尖端材料遇风口 中国巨石净利增267%
中国巨石(原 中国玻纤 ) 中国建材集团旗下首批混改试点单位,主营 中国制造2025 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的玻纤新材料业务,出海建厂又恰逢 一带一路 政策东风,公司可谓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而其20日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4.53亿元,同比增21.85%;实现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267.03%。同时,随着高端玻纤产品比例提高,公司的玻纤及制品毛利率飙升至40.48%,同比上升7.3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尖端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玻璃纤维只要进入一个领域,再没有更好的材料能把它替换出来,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中国巨石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毓强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据介绍,发达国家使用玻纤制品的复合材料应用规格已超过三万种,而我国的产品应用规格只有不到四千种,但已把复合材料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材料之一。 在张毓强看来,风电、环保、热塑复合材料等新领域和新产品将为中国巨石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从2000年以后开始将玻纤用于风电,第一批叶片投入使用到现在为止已有十几年了,马上要从新装机进入正常替换阶段。 张毓强表示, 全球2015年玻纤用在风电上的大概需要50万吨左右,占了全球生产总量的8%-10%,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中国的玻纤用在风电上是时间最长、出口最多的,到目前为止比重最大的。
其次,在环保方面,例如地下管需要大量玻纤,地下管包括污水管、自来水管、电力管等三部分。 中国这几年高速发展中欠下的最严重的债,就是地下管问题。对此,国务院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地下管一切要从头开始,这将是极大的市场。 张毓强称,而热塑复合材料在汽车减重方面尤其适用,绝对用量比热固的要低,但是每年的成长性比热固要高。 借力 一带一路 产能全球转移 2015年上半年,全球玻璃纤维市场持续向好,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其实,早在行业开始明显触底回升时,中国巨石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并将重点由国内转向国外。 今年, 一带一路 战略,给中国巨石开拓经营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大动力和机会。张毓强表示: 埃及年产20万吨玻纤生产线项目原本计划用五到七年时间全部建成投产,为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该项目的建成时间表将大大提前。 根据最新计划,巨石埃及二期年产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将在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同时包括短切毡、方格布和其他配套产品的生产。埃及三期年产4万吨生产线也已经进入规划阶段。整个巨石埃及年产20万吨玻纤生产基地将有望在未来三年内建成投产。为支持项目建设,中国巨石于今年5月发布募资50亿元定增预案。 据介绍,未来中国巨石还将继续探索在北美、拉美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的可能性,探索一条 工厂在海外,收益在家乡,资源用境外,回报在国内 的跨国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