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辍学小保姆到复旦研究生
谢伊青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笑容
谢伊青在复旦大学校园内留影 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 勤奋改变命运,26岁的重庆女孩谢伊青对此深信不疑。今夏毕业季,她在复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而在12岁那年,她还只是一名辍学的小保姆。 辍学当保姆 谢伊青研究生毕业后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房,布置简单而整洁,旧裙子当作桌布,旧床单当窗帘,旧浴巾当椅罩。她笑着说,这是环保,是会过日子,当然也或多或少跟她做保姆的经历有关。 回忆起刚上小学时,她成绩不佳,经常是最后一个交作业,被罚打扫卫生。当她逐渐找到学习的感觉时,已行将毕业。“那时得了个‘学习进步奖’,生平第一次上台。”然而,“女孩读书没啥用”的观念盛行在当时的家乡。小学毕业后,她听从父母安排去县城打工,学习刚有起色的谢伊青就这样辍学了。 她选择了做保姆,照顾小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一个月80元报酬。“其实我内心深处还是想读书,只是那时小,不懂得怎样说出自己的心声。” 谢伊青身边的同龄女生,或是小学毕业,或是初中读了一半,打工、挣钱、嫁人、生子……这条轨迹似乎就在眼前。 但谢伊青总有预感,会打破这条轨迹,能重返学校。在做保姆期间,她有时间就会在雇主的书柜里挑些浅显易懂的书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拼音慢慢学。 亲戚说服父母让她重返校园 果然,这番努力就像是重返学校前的准备。一年后的某一天,谢伊青的一位亲戚说服了她父母,让她继续读书。“他们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我像条件反射似的一口答应。”谢伊青说。 雇主也十分支持谢伊青继续读书,不仅派人为她饯行,还出资400元作为她的学费。 重返学校后,谢伊青倍加珍惜学生时光,她用花生壳拼出“奋斗”两字,贴在教室后的黑板报上。然而,一年多的辍学经历,使谢伊青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不怎么合群。数学成绩不理想,她又成了班里最后一个交作业的学生。青春期就长成了大个子,还被班里男生嘲笑:“大孩子了还只读初一。”“当时害怕学得不好,父母又会让我辍学。”于是,别人学一小时,谢伊青就学两小时、三小时。每天回家做完家务后,谢伊青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复习功课,每天清早朗读英语,又申请做数学课代表自我加压。中考,她顺利考进了县重点高中。那一年,全校一共只考上了3个。“回头看,辍学经历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懂得珍惜。”谢伊青在初三毕业的暑假里又打起零工,去山里背煤,3块钱100斤。“相比上次,这次打工是主动选择的,因为不能忘记艰辛。” “要让教育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谢伊青后来顺利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的时候,别人都在忙着找工作,谢伊青却有自己的考虑。“我获得这个读书的机会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为了研究女性和弱势群体教育问题,她选择报考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 没想到,研究生刚入学,谢伊青就病了,一病半年,只得延期毕业。当她再次回到学校时,发现又跟同学们拉开了差距。“半年后发现同学个个出色,我又有些失去信心了。”谢伊青说。一次课堂演讲,谢伊青登上演讲台,这是她生平第二次上台,但缺乏信心的她竟然紧张到一句话都说不出。 倔强的谢伊青走进了研究生演讲协会,什么不会就学什么。在跟滔滔不绝中,很难想象她在两年前还不善言辞。 谢伊青在协会里表现出色,进步显著,在毕业前被选为新一届协会负责人。“我今后要让更多山区孩子学会表达自我。” 目前,谢伊青在上海一家教育类杂志实习,参与一个教育项目。“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想让它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圆更多人的梦。” (文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