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起脱贫攻坚总攻战泸水市称杆乡自把村 [复制链接]

1#

雨季的泸水市称杆乡自把村青山叠翠,花木葱茏。

“现在,村里的富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得努力干,群众长远致富才有保障。”自把村党总支书记乔进章一直奔忙在田间地头,查看草果、核桃长势,到黄牛、土鸡养殖基地走访群众……

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傈僳族群众,靠在陡坡地上种包谷为生,日子过得很艰苦。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自把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子,引来了干净的山泉水,用上了移动通信。

“交通、电力、饮水安全都解决了,增收产业怎么发展?”自把村“两委”班子与驻村扶贫工作队苦苦思索。

自把村山地多、林地广、气候好,有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和中药材的良好条件。年8月,村“两委”按照“村党总支+扶贫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引进泸水兴民特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黄牛养殖基地,吸纳本村和周边村寨的村民到建设工地务工。

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亩,用于种植皇竹草、构树等饲料,让黄牛养殖基地有了稳定的饲料来源,也让自把村民有了新的活路。

去年8月,在外打工多年的自把村村民捌波华回到村里,到黄牛养殖基地务工。

“在这里打工,工资元一天,还能照顾家里。从去年8月到今年6月,我已拿到3万多元了。”捌波华说,合作社以每年每亩元的价格流转了他家的3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饲料。通过在养殖基地务工、土地流转及生态补偿等,捌波华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逐步改善。

目前,泸水兴民特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把村的用工人数达余人次,土地流转费及务工费用支出达万元。

今年5月,泸水进章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鸡基地在自把村建成,首批饲养0羽鸡苗,村民又多了一个务工增收的地方。

“乔书记,开展提质增效后,挂果率比去往年高了。我对核桃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一片核桃地里,种植带头人克益纳与乔进章交流着今年实施核桃提质增效工程的效果。

“这几年,核桃价格波动很大,有些群众就想砍核桃树。只要管理技术跟得上,核桃的产量很高,比种包谷划算得多。”克益纳告诉记者,除了核桃,他还种了亩草果,去年收入10万元。

“现在,村民除了种核桃、草果赚钱外,还可以到各个基地务工,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克益纳开心地说。

“目前,自把村种植草果亩、核桃亩,共有4个专业合作社,带动户农户人增收脱贫。”乔进章说,村里进一步优化“党支部+”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力发展好草果、核桃等绿色产业的同时,以“种草养畜”为主导,加快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让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走上幸福致富路。

云南网记者李寿华通讯员刘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