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草果的多样功效与食用指南 [复制链接]

1#

草果,这一姜科植物的果实,不仅拥有诸多别名,如姜草果仁、草果仁、草果子等,更蕴含着丰富的功效与作用。它被誉为燥湿除寒、祛痰截疟的良药,对于治疗疟疾、脘腹冷痛、反胃、呕吐等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然而,气虚或血亏者,以及无寒湿实邪者,在使用草果时需特别谨慎,以免不适。

基本概述

药名:草果别名:姜草果仁、草果仁、草果子、老蔻归经:脾、胃经性味:味辛、性温功效: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积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克;或入丸、散。药材基源:草果,这一姜科植物的果实,拥有姜草果仁、草果仁、草果子等多个别名,其性味辛温,能够归入脾、胃经,具有显著的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功效。在临床上,草果常用于治疗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等症状,同时还能消食化积,缓解反胃、呕吐、泻痢和食积等不适。使用时,可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剂,用量控制在4-5克之间。草果治疗疟疾时,若胃中寒痰凝结难以开解,可配以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甘草和穿山甲,煎汤服用。草果与白豆蔻相使配对,能共同发挥化湿醒脾、暖胃散寒、行气止痛和调中止呕的效用。对于肠胃冷热不和导致的下痢赤白,以及伏热泄泻和脏毒便血,草果可与甘草、地榆、枳壳配伍,煎汤服用。在瘟疫初起时,若先有恶寒后有发热,或热多寒少,伴有头身疼痛,可用槟榔、厚朴、草果仁等药材煎汤,午后温服。对于瘅疟症状,如脉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伴有膈满能食、口苦舌干等,可选用青皮、厚朴、白术等药材,煎汤服用。

食用方法

草果饮组成:紫苏叶、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用法: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每次服用6克,加入50毫升水,煎煮至00毫升,去渣后趁热服用。将两次煎煮的药渣合并,再煎煮一次服用。在疟疾发作前一天连续服用三次。

主治:脾寒疟疾。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用药宜忌:

气虚或血亏者,若无寒湿实邪,不宜服用草果。体质虚弱者,如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应避免使用草果。《本草蒙筌》疟疾非由瘴气引起;心痛、胃脘痛非因火而因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导致的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引发的胀满或小便不利等湿热温热症状,均不宜使用草果。《本草经疏》草果忌与铁同煮。《本草备要》气虚或血虚者应慎食草果,以免耗伤正气;阴虚火旺者亦不宜服草果,以防其温燥伤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