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我们欣喜地看到,在黔中大地,经过多年发展培育,一批批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各地群众的主要增收门路和支柱。有了产业就能留住人,留住了人,就留住了振兴乡村的底气。如何继续扬起农村产业振兴的“帆”?年全国两会期间,多彩贵州网记者采访了几位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答案。3月7日,谈起自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杨恩兰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杨恩兰的人生经历中,“责任”二字的分量很重。杨恩兰在农村长大,她对农作物遭遇严重病害记忆犹新。在研究生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专业。“我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希望能用自身所学为家乡作贡献,为群众排忧解难,当好一名‘植物医生’。”回忆起当年的决定,杨恩兰语气坚定。年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在广州发展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水城区农业农村局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这些年,杨恩兰沿着自己选的路,一直在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防治的道路上“黔行”。7年来,她把田间地头作为办公场所,把实验室作为科研舞台,踏遍了六盘水市所有的乡镇和大部分村寨。杨恩兰(右一)在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干我们这一行,基本上都在乡下田间。”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摸清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不管天晴下雨,还是寒来暑往,她几乎每天都要守在田头,为农作物“把脉问诊”,并及时作出预报,组织农户进行防治。一次,水城区猴场镇小田坝村村民雷勇打来“我家种植的6亩多猕猴桃这几天突然干枯了,请帮帮我。”杨恩兰立即组织人员前往雷勇家中,查看猕猴桃发病情况。由于病因罕见,无法立即判断。于是,她加班加点查阅资料,通过显微镜鉴定样本、咨询专家,最后找到了病因。深夜,顾不上休息,杨恩兰立马回电雷勇,告知他病因和对应的药物,在得知雷勇无法买到药后,便连夜将药送到他家中。半个月后,雷勇再次打来“谢谢杨站长,你送来的药很及时、很有效,有时间一定要来我家品尝猕猴桃啊!”村民家的“致富果”守住了,杨恩兰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这也是杨恩兰毫不犹豫选择回乡的原因。“只有深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才能真正实现自身价值。在这里,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是在为家乡做事。”这种“感觉”,是无论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常有人劝她,一个女孩子,别再四处奔波了,应该在办公室歇歇了。杨恩兰却说:“植保工作确实辛苦,但有苦也有乐,当看到农户防治取得效果,农作物丰产丰收时,再苦也值得。”杨恩兰在猕猴桃地里安装实蝇诱捕器猕猴桃是六盘水的特色农业产业,为了让猕猴桃口感、品质、产量都有所提升,她还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对农民开展“田间课堂”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去年以来,通过“田间课堂”等培训形式,杨恩兰完成了80次调研指导、24次技能培训、20次宣传宣讲等,覆盖群众余人次。“我以前也参加过几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培训课,还听过专家讲大课,但真正落实到实际时,感觉还是‘云里雾里’。”水城区米箩镇草果村猕猴桃种植大户罗光祥说,现在有了专家慢慢地讲、手把手地教,什么技术难题都能解决,如今,他也成为猕猴桃病虫害防治的“土专家”。去年,他家猕猴桃种植面积已扩大到7余亩,年收益达14万元。“植物被病虫侵害往往造成颗粒无收,农民的血汗付诸东流,我们作为‘植物医生’,要像一把伞,撑起来能为农民遮风挡雨。”杨恩兰表示,只有保障作物产量稳定、质量稳定,才能保障农民收入增加,稳定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全国人大代表,杨恩兰不仅在田野上追求自己的梦想,还要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本网记者:杨婧一审:罗亚楠二审:李柏杉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