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首登高 [复制链接]

1#

保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高黎贡山是中国和缅甸的分界山脉,北接青藏高原,南连中南半岛,东临怒江-萨尔温江,西靠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位于横断山脉的西南侧,是西南季风进入我国的第一道生态屏障,也是我国南亚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中缅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及伊洛瓦底江和怒江的垂直切割,塑造了高黎贡山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造就了其独特的垂直自然景观,使高黎贡山成为全球少有的跨境的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于一体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垂直系列,且拥有大面积常绿阔叶林和高度富集的生物多样性。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李嵘摄

高黎贡山主峰嘎哇嘎普

海拔米

是当地独龙族、怒族、藏族等

少数民族心目中的神山

终年积雪

有现代冰川和冰蚀湖分布

高黎贡山主峰嘎哇嘎普冰蚀湖初干错邓涛摄

为积极推进高黎贡山国家安全屏障体系建设,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研究员带领“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分队长李嵘研究员、“植物多样性变化调查”分队长邓涛研究员、黄先寒博士等骨干队员,联合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贡山管护分局的孙军、和正军,共16人组成的科考队,于年7月12日-7月17日对高黎贡山主峰嘎哇嘎普冰蚀湖初干错(海拔米)及沿线的植物种类、物种分布、群落组成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考察队宿营地合影孙军摄

宿营地压标本孙军摄

考察队队员不忘初心,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苦的青藏科考精神,克服了野外科考中的三大恶魔,山高(线路长)、路险(陡峭及悬崖)、缺水等困难,通过“e科考”APP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物种分布及群落组成数据,拍摄了一批高黎贡山典型植被特征的精美图片和影像资料,并采集了重要植物标本余份和目标物种的居群材料。

高山植物苞叶雪莲Saussureaobvallata邓涛摄

科考发现

1

由于高黎贡山独特的山体陡峭,生境的异质性及有限生境的承载力,使得许多物种特别是高山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居群较小和个体数量相对不高,极小种群物种常见,容易受到全球变化的威胁;

2

高黎贡山植物区系中的主要优势物种或特征物种如薄片青冈、南亚含笑、贡山栎、不丹松等属于东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因此在次级分区中应该从横断山区系分开归入东喜马拉雅;

3

近年来,地方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对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成效显著,民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在保护区外围发展草果种植等林下经济产业,保护与发展和谐并进。此次考察为探讨高黎贡山植物多样性响应全球变化、深入认识高黎贡山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及推进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撰文:黄先寒邓涛李嵘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原标题:《“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首登高黎贡山主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