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又是一个关于小吃的约定俗成的信号,铁片敲打瓷碗的悠远“锵锵”之声。那是过街卖草粿的来了!在已远去的安详岁月里,那个的声音冷清却别有极强的穿透力,能穿越时空。走进汕头老市区墙体斑驳的小巷中,仿佛那声音依然在飘荡着,时不时会让人驻足凝神捕捉它的方位。草粿是汕头孩子儿时最容易获得允许而品尝的美食,所以往往记忆深刻。草粿是潮汕地区流传已久的一款特色的小食,它用一种叫草粿草的干草熬汁,加入少许地瓜粉,使其凝结,如黑色的玛瑙琼脂一般。装在陶缸或木桶中用盖盖好,上面有时还要再盖上一层棉被来保温。草粿都是过街贩卖的,没有固定的铺面。挑卖时一头是碗筷架和白糖、红糖。一头是依然温热的草粿。孩童时代,一方面是东西少,一方面是没钱,所以极少被允许买小吃,但草粿似乎是唯一的例外,原因不外两个,一则便宜,二则潮汕人日常讲究中药去火,草粿恰恰被认为可以清热解毒,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制作草粿的草粿草是梅县一带的特产,也有人称为“神仙草”,为仙人草属唇形科一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医药学认为,其根、茎、叶均可入药,性味甘凉,具有清暑解渴除热毒之功效,是夏令祛暑热常用药。草粿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草粿草加入适量的食用纯碱用水煮,大火烧开后,用小火将草粿煮烂,过滤残渣杂质,调入湿粉水进行勾芡就会自然凝结。在民间,大家普遍认知草粿有清热解毒、解暑退火等功效,所以,在酷热的南方夏季,炎炎烈日之夏,小贩们带着草帽走街串巷,虽然挥汗如雨,但因为大受欢迎生意热闹却始终面带微笑,总喜欢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孩子说些笑话拉点家常,可谓其乐融融。但是不巧遇上阴雨天,暑气消退,则大家便不吃。卖草粿的最怕遇上阴雨天,于是便诞生了一句潮语俗语:“草粿煮熟,天时变局”,就是指天时变化让草粿生意倒霉,由此也引申为:世事难料,时局的变化莫测令人猝不及防。另外一句俚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南畔浮乌云,草粿卖有存”。草粿形状与龟苓膏相似,所以,外人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在味道上就有较大差异,龟苓膏有较浓的中药味道,吃时可以加入少许蜜糖或炼奶。在夏天,龟苓膏冷吃会更美味,据称也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但草粿是纯植物的,龟苓膏则不然。龟苓膏是中国广西梧州特产,广东、广西一带的传统药用食品,正统龟苓膏是以受保护动物金钱龟、土茯苓、甘草等中药材制成的凝固膏状,相传是清朝时太医严绮文流传到民间的宫廷秘方,偏重于治病功能。传说同治帝身患天花期间,曾因服龟苓膏而一度令病情好转,但慈禧太后因偏信巫医,让同治帝停服龟苓膏,以致贻误病情,最后一命呜呼。当然,此类传说多不可信,食疗虽不能说全无效果,但当药使用是绝对靠不住的。草粿也要撒上糖才好吃,糖都是磨碎了的糖粉,极易融化。潮汕民间有“别人草粿别人糖”的俗语。卖草粿的都会说:“草粿要钱,糖不要钱”。那时候糖是难得的,于是小孩子都有心眼,吃草粿慢慢来,由于糖粉撒上去很快就融化了,于是可以要求撒第二次、第三次,反正不要钱,多多益善。俗语比喻别人的东西可以随便享用,带有对“贪小便宜”和“浪费”的嘲讽意味。不过,随着平房变成高楼大厦,一段时间,草粿几乎绝迹了。现在卖草粿的又回来了,但“锵锵”的声音没有得以传承,变成了电动喇叭来回不停播放的吆喝声:“豆花草粿,冻草粿!”如今温热的草粿也变成冰冻的了。叫卖声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是声音的变化让人感觉到一些传统的断层与撕裂。似乎,星星还是那颗星星,草粿已不是昔日的草粿!第六感是不需要理由的,全凭个人感受,这冻的草粿我至今未曾品尝过。
来源:海滨邹鲁是海阳文/陈益群,转载时有删减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往期精彩好文推荐,点击题目即可查看:
▲七月半,潮汕人除了家里要拜拜,还有什么习俗?
▲绝美视频
带你感受青澳湾的美
▲潮州有九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潮汕人你知道么?
▲央视《航拍中国》—以俯瞰视角,聆听广济古桥的如歌岁月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侨批!除了“银圆”附身还诞生众多潮汕俗谚
▲除了李嘉诚,还有这位潮商也和汕大渊源颇深
▲福老话就是潮汕话吗?这可要从闽人移潮的历史谈起
▲汕头桑浦山下这个村落哺育了名噪一时的“广州第一家族”,近期后人回乡祭祖
▲潮汕男女都爱吃的益母草,透露出潮汕族群的“信仰食用”
▲难得一见!这些辛亥革命中的汕头埠珍贵影像,你知道是在哪拍摄的吗?
▲你知道,铁骨素心兰是潮汕哪个地方的市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