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怒江草果溜索火出圈这次讲述者是香港T [复制链接]

1#

最近

香港TVB的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

一经播出就火出了圈

不仅拿下了豆瓣评分9.5的佳绩

更是在香港观众群中引起热烈反响

节目的第二站,来到云南省怒江州境内,通过一根溜索的变迁,讲述国家交通扶贫的故事。

21:59

主持人体验了一趟“溜索出行”

过程中一直问

我的手放在哪里?到了吗?安全了吗?

网友表示

这惊恐也是非常真实了

然而画面一转

一座崭新的大桥出现在镜头里

这是当地村民如今出行的大桥

原先那些溜索现在都怎么样了

画面给出了答案

用做“产业溜索”

把怒江大峡谷的特色农产品

从深山密林里

送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看到这里

小编忍不住给大家来一波“回忆杀”

记录片里讲述的

正是此前云报君报道过的“产业溜索”

↓↓↓

在怒江大峡谷

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叫“溜索”

这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让我们一起回顾曾经的报道

怒江“出行溜索”资料图李秋明摄

每当回忆孩童时代,溜索上挂满的辛酸和危险,37岁的傈僳族汉子普友博,总会眼圈一红。可是,最近,每当与人说起,即将拉通全村首条“产业溜索”,这名马吉米村桥马嘎村民小组长,总会笑逐颜开。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米村桥马嘎村民小组长普友博(左)接受云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同是溜索

是何让这位性情洒脱的七尺男儿

如此百感交集?

普友博的眼泪

“别了,溜索。”这句话,在怒江两岸最能击中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仲夏,汛期。桥马噶村前奔涌的怒江水,呼啸着,像脱缰的马群,一往无前。村口两根溜索,一去一回,牵起了两岸耸立的大山,在狭谷中,如秋千荡漾。过去,桥马嘎村民或以皮带系腰间,或以方框载货物,借倾斜之势滑越至彼岸。

“小学一至四年级,父母带着溜。每到雨季,江面上涨,妈妈总是很紧张,把我紧紧夹在怀里,身体常被江水打湿……”从普友博记事起,溜索的故事如波涌浪叠的怒江水,从没有停过,“30多年前,村民小组副组长此马叶大哥的母亲抱着女儿溜溜索在岸边摔下来过。孩子幸运地被大人保护得很好没有受伤,但叶大哥的母亲摔断了好几根骨头,从此落下一身病根。”“曾经有人掉进江里,体力好的小伙子游回岸边,也有的再也没有上来。”“有老人在村外‘不在了’,如何把逝者运回村内,总是一件让亲人很伤脑筋的事。”聊起这些耳闻目睹的辛酸事,普友博的眼睛湿润。

怒江“出行溜索”资料图

一根溜索,搭过村里外出讲学的乡村教师,溜过村民家中新买的锅碗瓢盆,载过修建新房的水泥砖头……溜过了桥马噶的春夏秋冬,架起全村出行往来的全部。

桥马嘎几代人梦寐以求的“桥梁梦”,终得实现。年12月30日,在定点帮扶单位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帮扶下,长米、荷载15吨、总投资万余元的“乔马桥”如彩虹般飞跃大江,连接起了桥马噶村的东西两岸。26户村民彻底告别了“出行难”的溜索时代。

“这是全村多少代人心心念念的梦想。”这其中的几多期盼、几多喜悦,普友博忍不住热泪盈眶,所说的故事不多,却个个见心见肝,“大桥竣工那一天,曾当过乡村教师的老岳父余文华,那一天在桥上转了一趟又一趟,他还专门把乔马桥的照片冲洗出来,挂在了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姨爹和姨妈,破天荒地手牵手,从村口到乔马桥走了无数个来回,就像初恋情人约会一样甜蜜。”“年,村里的余丽萍大姐突发脑梗,幸亏架起了新桥,没有耽误治疗时间,捡回了一条命……”

乔马桥取代溜索,承载起村民出行、求学、外出务工的新希望。如今,挂在村口的溜索已成为见证桥马嘎跨越的“活化石”,正逐渐淡出村民的生活。

是什么原因,让“溜索”再次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历经百转千回,祖父辈眼含热泪,历史性告别溜索的画面还历历在目,普友博与余发生等村里的一干年轻人,却又“不安分”地对“新溜索”上了心。

余发生的惊喜

去年六月,雨季。绵长的雨水,没有一点减弱普友博和余发生高涨的热情,争取花三到四天的时间,建起全村第一条“产业溜索”。

“早在年,家里就商量着自己建一条索道,专门运输草果,但因投入不小而作罢。没想到,今年省级定点扶贫单位要给村里一次修7条。”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余发生今年增加了一笔实实在在的新收入。

余发生(右一)与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新溜索

余发生,认真地算了一笔“增收账”。

从年起,余发生一家陆续种植草果,到他今年三十而立,家里有了近亩的规模。“目前能挂果的能采摘到袋左右鲜草果,每袋平均45公斤。但每袋鲜果要有平均70元的运输成本。”余发生说,草果喜荫爱水,在深山密林里长得最好,家里最远的草果地离山脚下至少也有3小时路程。山高、沟深、坡陡、路远,必须得请工运输草果。

“有一次下山滑跌倒了,一袋40多公斤的草果摔没了,大部分掉进了旁边的悬崖下,只捡回不到10公斤,白跑了一趟。”余发生为掉落的草果心疼,记者却为他没有受伤而感到庆幸。

年6月17日,桥马嘎第一条草果“出山”溜索,在定点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在余发生等10户村民和驻村工作队的齐心协力下,建设拉通。等到10月,怒江畔草果丰收采摘的最佳时节,一颗颗红彤彤的脱贫“金果果”将坐上“飞的”,“溜”出深山密林,“溜”出余发生与村民们的新收益。

“草果溜索建成,每袋至少能减去30元的运费。今年预计可以减少成本至少三、四千元左右。”余发生说,今年节约下来的人工运费,可以用于多请几个工人帮忙运输草果、打理草果地里疯长的野草。

“节约下来的的运输成本就是村民们的增收钱,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普友博预测新修的七条产业索道,可以惠及全村26户村民多亩草果地,一年下来预计增收20多万元。

草果,无疑是桥马嘎现在最深的牵挂。

桥马噶草果面积多亩,占了马吉米10个村民小组草果种植面积的近一半。在桥马噶乃至马吉米全村,草果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富民产业,是村民的“摇钱树”“金果果”。草果连接着傈僳族乡亲日常的生产生活,承载着致富增收的希望。对草果产业的一丝丝改变,都会牵动他们的心。

此前,溜索改桥——乔马桥竣工,不仅改变了普友博与村民的的出行方式,更打通了长期制约桥马噶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成为桥马噶脱贫奔康的助推器。产业路,小组公路在桥马噶山腰深处不断延伸。

如今,一条条即将架通的“产业溜索”,与村组道路无缝对接,彻底打通了“金果果”的“出山入市”之路。

千年的跨越

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就不可持续,乡村振兴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打通草果“出山”之路,对草果产业提质增效,无疑将加快其从“有”到“强”的转变,进一步提升这一主打产业的带贫效果,激发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马吉米村委会主任罗几堆告诉记者,在定点帮扶单位扶持下,今年马吉米将修建起总长约4.5万米的“产业溜索”,预计共30条,将惠及全村10个村小组1万多亩草果林地。

“第一条‘产业溜索’原计划要四天左右的时间,没想到两天就修成了。多亏了村民们齐心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普友博由衷感叹,村民发展产业的干劲和增收致富的决心,前所未有。

历史连接未来,未来连接着梦想。告别“出行溜索”,迎来“产业溜索”,这一减一加,折射*心民心聚力之伟,和“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定之誓,必将载入桥马噶即将告别绝对贫困的史册。截至年5月,包括桥马噶在内,马吉米全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目标。

记者在怒江大峡谷采访一周的时间里,常会听到这样一句提气的话:“怒江每天都有新变化。”在马吉米,记者找到了最鲜活的例证。马吉米的跨越,正是怒江州千年跨越的生动样本。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人口多,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傈僳族属”直过民族”,“直过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特殊成员,也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景”和重要特色。他们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和政府关怀重视下,“直过民族”逐渐摆脱千年贫困,迎来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马吉米村航拍摄于年6月18日

年6月19日,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郑重向社会宣布:“到目前,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千百年来压在怒江各族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即将被彻底挖掉,实现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跨过乔马桥就是年底通车的怒江美丽公路

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山夹一江。巍巍大峡谷,见证着怒江两岸的脱贫新貌;涛涛怒江水,倾诉着怒江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

马吉米村桥马嘎村民小组航拍摄于年6月18日

行走在马吉米,山腰沟箐,草果飘香、石斛花开;怒江边,红顶白墙钢混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集镇旁,易地扶贫搬迁点,一排排崭新楼房环抱在青山绿水间;田间地头,绽放着追求美好生活的灿烂微笑……马吉米,每天都有新变化,每时都在向好。

马吉乡易地扶贫安置点

采访中有一个“镜头”让人感动,桥马噶首条“产业溜索”建成后的第一时间,普友博向记者提出一个温暖的要求:首条产业溜索的建设者们——投工投劳的村民、现场与村民同吃同劳动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合张影。“把照片冲洗出来,准备挂在即将新建的村组*群活动室里,记录历史,激励后人。”普友博笑得很灿烂。

那一刻,记者心中一动,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时说的一句话:“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云报客户端综合

记者:张文峰邢路扬

责编:郑海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