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如何治疗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本周轮值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苹果研究车已经不是秘密了,它还跟特斯拉对着挖角。互相从对方阵营中招募人才。最近有个新闻,苹果把特斯拉主管车辆内饰外观工程的副总裁给挖过去了。这是至少第三位特斯拉高级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年加入苹果公司。
苹果是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硬件制造商。它的利润,在年刚发布的《财富杂志》排行榜上列第二位,仅次于刚刚成立上市的沙特石油巨头沙特阿美公司。可是,在零售端消费硬件当中的终极产品,是汽车,而苹果的数码设备跟它相比,只能算是它上面的一个装备而已。简单看一眼榜上的营业收入排名,就能发现,在苹果前面,有两家汽车公司——丰田和大众汽车。
单价高,销售数量大,尽管利润微薄,但汽车业产生出巨大的现金流。复杂的产品构成与功能集成,又将制造业供应链汇聚一身。5G时代为IOT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设施,而这,很可能给予汽车,这个终极的个人移动终端,一次“再生”般的升级,展现出新的巨大发展空间。
十几年前,谷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特斯拉创业,可视为这一升级的发端,而后的情形有目共睹。苹果涉足这一领域,理所当然。问题是怎么做?在华尔街,一直有“苹果收购特斯拉”这个议程,我们也不妨展开想象,权当盛夏的乘凉闲谈。
鉴于特斯拉CEO马斯克近乎独裁者式的作风与乔布斯给苹果设下的封闭式业务模式恰好是壕沟对城墙,所以这种收购要想实现,大概率是个零和博弈。也就是,苹果只能敌意收购并获得控股权才行。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特斯拉经营失利,股价低迷且资金难以为继,苹果乘虚而入,收购并改组公司。这目前看,概率是在变小而不是在变大。另一种可能是直接在二级市场发起收购,但这会让特斯拉的股价坐上火箭。一方面苹果太有钱了,一方面,特斯拉的股东都对他们的这笔投资抱着很高的回报期待。这将是一笔创纪录的高价收购,特斯拉的市值很有可能一举被炒高到美国第一值钱汽车公司,甚至超过大众汽车。就算苹果有巨量现金,也不用全资收购特斯拉,但无疑为泡沫埋单的比重将远超实际价值。
所以,苹果是不该收购特斯拉的。它的最佳策略应该是永远也不去收购什么汽车制造公司,而是如同当前所有苹果硬件产品一样,采用代工方式进入汽车业。如果说,现在的汽车业,并没有真正大批量如富士康那样的代工业务模式,那是因为时候还没到。所以,苹果只需要耐心。
汽车行业的历史,与大多数行业的历史一样,都不是最早开创或进入的公司取得最大成功。大众汽车、丰田这样的公司都成立于汽车发明半个世纪之后。iPhone之前,是大哥大、按键式手机、翻盖式大屏幕手机。
就所谓智能电动车而言,它目前处在较为原始的草创时期,无论是电池、车身结构、自动驾驶、人机交互,都比较初级,模块化和集成度都不足,所以才无法适应大规模代工生产的方式。
苹果要做的,不是赶快自己制造出苹果车,而是如同研发iPhone那样去研发真正苹果级的智能电动车解决方案,把划时代的产品设计,无与伦比的功能体验,高集成度模块化的工程设计集于一身。苹果,是来改变汽车业的,而不是来参与汽车业的。
不过,乔布斯不在了,苹果现在是一家守成的公司,要想如同推出iPhone般推出“iCar”,需要另一位具有乔布斯那样产品洞见和领导力的人物。显然,苹果现在并没有这个人。
崔珺
“先智卓思”创始人、
“车研社”/“马王爷撩车”创始人
苹果对汽车的执念已经很久了,但是对于真正造车,苹果恐怕不会真的染指这么重的传统产业,这一点非常不符合苹果的公司定位以及规划的。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中,合作共赢以及资源共享才是主流。虽然苹果有大量现金但是也不至于真的花几百亿扔到陌生的传统工业领域。就像夏老师所说,人们对于苹果的期望是在于它会给汽车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和突破,这个突破可能更多的集中在智能互联,智能驾驶系统等方面,这些也应该是苹果的强项。苹果和汽车应该是互相融合,互相合作的模式,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取所长。我想我们都很期待看到苹果对于汽车领域的全新解读,这比真的造一台“苹果汽车”更有意义。
宋海涛
《汽车与你》出版总经理兼副总编
苹果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现在,它愈趋平淡。如果乔布斯还在,我还真相信苹果会造自己的汽车,但在这个群龙无首的时代,苹果已非昔日的苹果,虽然还是盈利高手,虽然还能执掌个人消费电子领域的牛耳,但早已不复当年的锐气与进取精神。其实我到不希望看到苹果去打造自己的汽车,还是希望它能够拿出一个更具革命性的交通解决方式,很显然,埃隆马斯克已经走到了更前一步,但让苹果收购特斯拉,显然这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我更愿意相信,在通信、电池和高分子材料技术迎来下一次大突破后,真正的智慧交通才会初露端倪,到哪个时候,是不是苹果来主导,还真不好说。
刘鸿仓
《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智能汽车很可能像手机一样,实现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只不过要比手机复杂。不同品牌可以采用相同的底盘,这个底盘里面已经包含了电池和电机,当然,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容量的电池和不同功率的电机。而底盘之上的车身,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牌设计成不同造型,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品牌的需求来设定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既包括车内的使用功能,也包括对于电池电机的控制。这很像电动方程式赛车,多数硬件大家是一样的,但控制系统各有不同。也像汽车工业早期,底盘和车身分开制造的工业模式。是不是感觉有些无聊?但智能手机不也是一样的吗?手机本身变得越发不重要,而其中的程序和软件才是我们享受的主要部分。
何毅
《超级马力》出品人
视车科技联合创始人
苹果是一家在3G、4G时代发展壮大起来的巨头,5G时代,我更看好华为。5G网络是未来几年最大规模的基建,5G时代游戏规则肯定会变,以前巨头的优势还是否是优势?3G、4G之前,移动互联网的基建没有成型,智能手机没有机会,那是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的时代,3G、4G一普及,这些传统巨头轰然倒塌,5G时代来了,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苹果呢?毫无疑问,苹果、华为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