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206/4769919.html安定杨三饭店
景东彝族自治县安定镇,是县内彝族文化最浓厚的乡镇之一,彝族饮食文化更是别具特色,安定彝族跳菜、大帮腔、刺绣享誉县内外。
杨三(杨玉良)从小在安定街长大,深受彝族美食文化熏陶,对饮食制作,有传承、有改进,深耕彝族饮食真味。
安定镇,古为安定关,一直是景东北大门,南来北往的客必经之地。杨三在安定检查站附近、安定街子(鼠街)开了近20年饭店,以其物美价廉的食材,独具彝族风味特色菜,深受南来北往的顾客所喜爱,生意兴隆,门庭若市。为了方便更多人一饱口福,杨三饭店从安定迁往县城残联旁边,依然得到新老顾客厚爱和关顾。
杨三饭店特色菜有糯米肠、埻包肉、炒血腌菜、千张肉(扣肉),另外,鱼有泰安鱼、松鼠鱼和清汤鱼;用无量山乌骨鸡制作黄焖鸡、凉拌鸡、清汤鸡和木瓜鸡;炒火腿、煮火腿和火腿煮杂菜。
墩包肉
彝族红墩包肉
墩包肉,一般是选用猪肉的“三线肉(肚腩肉)”,整块煮熟,再切成近似正方体小坨(墩包,形似墩子而得名),再回锅炒,把食用色素或用干净的高粱壳煮水适量倒入锅里,把肉染红。
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喜爱。红墩包主要用于喜宴,如果是丧事,一般用白墩包。是民间常备“八大碗之一”。
景东漫湾、安定一带的墩包肉,并非是“东坡肉”。墩包肉块头要比东坡肉小得多,而且形状不一样,制作方法也不一样。前者近似正方体,后者近似长方体。
喜事用红色墩包,忧事用白色墩包。
糯米肠
糯米肠
漫湾境内称“糯米肠”,安定境内称“米肠”。杀年猪的晚上,把猪大肠清洗干净,切断长60—80厘米左右,塞糯米肠(又叫灌糯米肠)就开始了。塞糯米肠主馅料当然是糯米了,将糯米用水浸泡后,拌上适当猪血、肉丝、茴香菜、炒茴香籽、草果、胡椒、姜丝、蒜泥、食盐,最好灌进去一点姜丝脆骨汤,味道更佳。先把洗净的猪大肠内壁翻朝外,用线扎紧一端,把拌好佐料的糯米塞入猪大肠里,灌满肠子后,另一端也扎紧,放在大锅里用水煮,或在甑子里蒸。不要蒸煮太长,否则肠子会炸裂。
米肠
待煮(蒸)熟后,捞出来,切成小段,就可以美美地享受糯米肠了。既有糯米的芳香,又有茴香的清香,香气浓郁。吃之温软,口角噙香,回味绵绵。
用此姜丝脆骨汤灌糯米肠,除腥效果优佳,这是制糯米肠的秘诀。
炒血腌菜
炒血腌菜
有些地方喜欢吃“酸叽菜炒猪血”,猪血又叫“旺子”,有人叫做“炒血旺”。
这盘炒血腌菜,腌菜制作比较特殊,漫湾一带叫“发水腌菜”,安定一带叫“酸叽菜”。这种腌菜,腌制时间短,比腊腌菜多水,且没有腊腌菜酸,因而得名“发水腌菜”和“酸叽菜”。过去,在杀年猪之前半个月左右,把洗净的青菜腌入坛子,放在离火塘不远处,以获得温度使腌菜迅速发酸。猪血炒腌菜,酸叽菜味道比腊腌菜更好。另外,为了使酸得更快,就会煮一锅玉米砂,把汤倒进腌菜坛子,或将豆腐水倒进去。腊腌菜制作,是把洗净的菜晒到半干,才腌制,而酸叽菜洗净后直接进行腌制。
做法:先炒一点碎猪油和三线肉,放上适量草果粉,拍碎的蒜瓣、生姜,切断的辣椒,食盐等。碎油和三线肉炼得稍黄,用生猪血与发水腌菜搅拌均匀,放进锅里一起慢慢炒熟。
炒熟后,猪血浸透在腌菜里,有一股青菜酸香味。乡土小菜,弥漫着浓浓的乡野气息和田园风情。
做“旺子腌菜”食材腌菜,用酸叽菜味道要比腊腌菜好。
千张肉
千张肉,因肉块数多而得名,又因为每片肉之间,环环相扣,又称为“扣肉”,也有一种说法是倒扣到盘子里而得名。
千张肉食材为五花猪肉,把一块五花肉,加入姜、八角、草果,在清水里煮30分钟,热锅热油,放入煮好的五花肉,把猪皮的一面煎成金黄,再倒入老抽上色。将肉切成1厘米左右的,肉皮朝下摆在碗中,热锅热油,爆香蒜茸、八角,放入梅菜、白糖炒匀,加入肉汤烧5分钟。把炒好的腊腌菜覆盖在肉上,上笼屉用旺火蒸1小时,把蒸菜的汁倒出,将腊腌菜扣肉倒扣进盘里,原汁加入少量淀粉勾芡,淋在肉上就可以。
安定彝族秘诀中,加入点蜂蜜煮五花肉,吃起来皮子更松软。
千张肉,不油腻也很下饭,有一股腊腌菜的酸香味。
暂时讲到这里,下次再给您讲述杨三饭店其他特色美食,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