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腌菜,腊月腌肉”
是怒江峡谷人多少年来
亘古不变的习俗
对于腊肉的制作
怒江人早已练就了“十八般武艺”
最有名腊肉都有哪些?
跟随小编一起看一看
01老窝火腿
老窝火腿因产自云南省怒江州泸水老窝白族乡而得名。
冬日杀年猪后,用盐、花椒面、草果面、烧酒等均匀地擦在收拾干净的猪腿上,然后腌在大盆里,上面还要压上一大块石头,使肉里的水分尽量挤压出来。十多天后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一段时间,最后挂到厨房的灶或火塘之上,让火烟熏烤,一直到过年才取下来食用。
切开时,肥肉亮的透明,肉丝似明子,清香味扑鼻,令人垂涎三尺;炖在土锅里,香味在院坝门外飘荡。瘦肉咸中带甜,大块大块的肥肉也不觉得腻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常常吃得满嘴满脸都是油——这样吃肉才叫真正过瘾。
02兰坪腊排骨
在云南说到腊排骨我们总会想到丽江,但是在我们怒江的兰坪,普米人家的腊排骨也是一道美味,它的诀窍在于腌制它的桃花盐。
(桃花盐的结晶)
产自兰坪啦井的桃花盐醇香透鲜,富含大山的灵气和各种矿物质的味道调剂,咸中有一点点甜,精心挑选的猪排骨加上适量的桃花盐、辣椒、香料等,腌制出的腊排骨总是有着他乡所没有的香暖滋味。
03贡山琵琶肉
“琵琶肉”,是一种用传统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制品。在怒族人过大年三十时,丰盛的晚餐桌上总会有一道肉色油亮鲜红、肉味浓烈香鲜、非常可口的腌肉,也就是怒族人制作的琵琶肉。琶琵肉腌制方法是:将宰杀后的猪刮毛洗净,开膛取出内脏,剔去骨头。然后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盐等调制的佐料面,还要抹上烧酒。用线把刀口缝好。在猪耳朵里各塞上一个核桃,在猪鼻孔里也各插一根粗细刚好能塞严鼻孔的小木棍。
放几天之后,取出木棍,灌一些盐水进去,再塞严木棍。同时在针线缝合处涂上一些核桃油。如此反复数次后,就可放在火塘篾笆上熏或晾在房头,等到干了之后即成一具完整的琵琶肉。一般情况下,头年腌制的琵琶肉要到大年三十晚上才食用。
腌制的琵琶肉至少要过一年才食用。琵琶肉的制作历史悠久,由于腌制方法复杂,储存时间能很长,若不切开,三、四年不变味。琵琶肉的做法非常多,可煮、可炒、可蒸,琵琶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肥而不腻,滑嫩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
04年猪季的腊肉香肠
每年腊月,怒江各县(市)都开启了杀年猪热潮,在泸水市老窝镇,负责灌肠子的大姐把芭蕉茎秆和萝卜叶切碎与猪肠一起搓洗去腥。
对灌腊肠的豆腐的调味怒江人有自己最爱的一种味道,那就是用自己种的豆子做出原汁原味的豆腐,拌入食盐、花椒、草果、茴香、辣椒面,扎孔、分段系绳,最后晾挂起来,差不多三四个月后就可食用。
怒江豆腐肠的味道应该是不少怒江人心中难以忘怀的乡愁味道。
05兰坪苦荞肠
说完豆腐肠,就不得不说一说兰坪的苦荞肠,兰坪的苦荞肠是“杀猪饭”里的一道菜,主要成分为猪小肠、苦荞面和新鲜猪血,搭配水、剁碎的猪板油、胡椒粉、花椒面、盐搅拌均匀,灌入洗干净的猪小肠,把灌好的苦荞肠放在大锅里煮,锅中的水温不能过低,也不能太高使其沸腾,所以掌握火候是关键,煮一定的时间后用手摸一摸,小肠内的苦荞凝固了就说明已经好了,捞出来放凉之后就可以吃,保存好后平时切片搭配葱花大蒜炒着吃,也可以柴火上烤着吃,外焦里嫩,酥脆可口,和豆腐肠相比是另一种风格迥异的味道。
怒江那么多腊味
定有一种是你记忆中的乡愁
游子的思念、父母的牵挂
正如那记忆中的腊味
香醇、温暖
还有什么腊味是你
放不下、忘不了的
评论区见!
来源:爱在怒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