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这样一座以碳水为主要食材的省份,衍生出了很多又面食加工而成的美食。真的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可以食用的。“馍”这个词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来已久,最早是在甘肃地区发展的。为什么西北的人们爱吃馍,第一个就是馍方便携带,而且便于饮食,掰开加点辅材也比较方便,第二就是馍很抗饿,当你很饿的时候,吃上两个馍,一定会让你有种饱腹感。这次给大家推荐的就是陕西渭南的几道传统主食。
椽头蒸馍
椽头蒸馍因为其形状和椽头相似而得名,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传统主食,其历史悠久,距今有余年,在明朝时就是当地群众祭祀用的供奉食品,其内酥外光,甘香满口,久放不霉,营养丰富,而且便于携带,是外出旅游的必备美食。
据传,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西逃至蒲城地界时,当地官员遂将椽头蒸馍供于太后食用,慈禧太后食用后,暂不绝口,将其定为朝廷贡品,椽头蒸馍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椽头蒸馍的做法是先将水和当地特产的小麦粉和成稀软的面团,然后待其发酵至原来的2到3倍大小,用力反复的揉搓,从一端揉成条状,在转向继续揉,反复揉搓30次以上,将揉好的面团搓成圆柱状,切成段,把每一段立起来,盖上笼布,放入蒸笼中大火蒸上40分钟,直到蒸好的蒸馍裂开口子后,就可以出笼了。
渭南时辰包子
渭南时辰包子在西安这里可谓是鼎鼎大名,因为到处都是卖时辰包子的小店,早上排队的人总是很多,是西安上班族的主食之一。
渭南时辰包子创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在渭南的城张村,出了一位姓张的包子师傅,因为其卖的包子味道鲜美,每天买包子的人都络绎不绝,排成长龙,一过了中午包子就卖完了,就没有了,所以人们便将其戏称为“时辰”包子,从此时辰包子便慢慢流传开来。
渭南时辰包子有多种口味,但是最有特点是大油包子,内馅金黄,咬上一口满嘴流油,美味异常。
其取自精心储存了一年的上好猪板油,把猪油上的浮膜去掉,油炒至黄豆般的大小,在和小麦粉和在一起,加入菜籽油,小火炒熟。在拌上大葱、花椒、大茴、小茴、丁香、桂皮、草果、磨成粉面制成馅料,上锅蒸制二十分钟,蒸熟便可出锅。
合阳踅(xue)面
踅面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的传统民间风味小吃,踅面在合阳就和凉皮夹馍在西安的地位一样,合阳人对踅面的感情已经渗入到了老百姓的心田里,成为了每一个合阳人对故乡思念的一种寄托,到合阳没有吃过踅面就等于没有到过合阳。
合阳踅面说白了或者本质上就是荞麦做成的煎饼,大致做法是用七成的荞麦粉和三成的小麦粉和成面糊,在上蒸笼蒸成薄薄的大饼,待其晾凉后,切成条状下入锅中,煮熟后捞入碗中,调入油泼辣子,食盐、调味料、陈醋、花椒面、在撒上一些葱花,吃起来不但劲道十足,还能降糖降脂。
由于踅面制作简单,易于大批量制作,而且其晾凉后切成面条状可以保持数天不坏,食用的时候只需要下入开水锅中滚一下即可,就相当于最早的“方便面”一样,所以早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就被当时的汉军选为军粮使用,为刘邦统一天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