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好时节
晒被洗鞋正当时
最近连日天朗气清
街坊们晒满阳台的被子
“香”得隔壁邻居都“馋哭了”
不少小伙伴(eg.小编)
纷纷掏出了短衣短裤
甚至开起了空调
内心充满喜提“入夏”的小雀跃
氮素,醒醒朋友
梦里有“四季如春”
但现实只有“春如四季”
是的没错!
这让人舒服得像做梦一样的好天气
余额不足了!
本周雨水、降温这二位
时不时敲开咱黄埔大门的老伙计
携手前来做客了
最低13℃
一点也没在客气哈
天气预报
20日:多云间阴天,局部有(雷)阵雨,21-30℃;
21日:多云转雷阵雨,21-28℃;
22日:阴天,有中到大雨,19-24℃;
23日:阴天,有中到大雨,16-19℃;
24日:阴天,有中到大雨,13-16℃;
25日:阵雨转多云,13-23℃;
26日:多云,14-26℃。
不过,生活经验丰富的街坊
对此应该毫不意外
毕竟昨日我们迎来春天的
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谷雨阴沉沉”的梅雨气候上线
雨量增多,长夏将至
潮湿多雨正是此时的气候特点
健脾除湿、助脾运化
是不少街坊近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要在这又湿又闷的时期里
稳稳做一个健康宝宝
起居饮食有啥要注意呢?
来!“参考答案”收好不谢
谷雨时节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加上潮湿地滑,活动不便,普通人易为这种天气感到烦闷。而在南方地区,气候渐热,湿热交加,常常让人一整天感觉很不舒适。
谷雨时期气温虽有升高,但早晚时候尤其是雨天期间仍会时凉时热,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特别是平时有风湿骨病的朋友更应注意,稍受风寒则容易引发关节疼痛。
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痹者,为气血不通之意。
预防减轻骨关节病发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避免久处湿地,如经常涉水触水者,应加强防湿措施,如穿水鞋、戴胶手套。
2.凡有关节疼痛或关节曾受创伤、扭伤的朋友,要注意小心护理患处,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以防病症加重或复发。
3.保持筋骨活动能力,不要久坐不动,尤其是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身活动5分钟,以利血脉畅通。
4.如疼痛发作,可进行热敷、按摩或及时就诊治疗。
谷雨时期,气温上升,人体阳气向外透达,气血走于肌表,濡养四肢关节肌肉,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加;但谷雨潮湿,湿气太重,湿性粘滞、重着,阻遏气血运行,反而不利于肌肉关节的活动。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且运动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湿气,减轻体内水湿困阻,从而减轻肢酸身重症状,故湿困之人运动出汗后身体不显疲劳,反而感觉轻松。
此时运动首选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快走、跳舞、做操、打拳或其他球类活动,但不建议进行强度较大的器械力量型锻炼。因重体力的器械运动会在短时间内消耗人体大量血氧,然后葡萄糖开始无氧分解,引起体内乳酸蓄积,加重肢体、肌肉、关节的酸痛症状。
另外还需提醒的是,谷雨时期雨水较多,路面湿滑,户外锻炼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雨天时期应以室内运动为主,避免外出运动淋雨感冒、滑倒损伤。
谷雨期间雨水较多,湿气偏重,人们除感到困乏外,消化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口粘口淡,食欲欠佳,甚至腹鸣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这些都与湿气困脾有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邪侵袭,最易伤脾,脾伤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又再加重体内湿困,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谷雨时节饮食应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可吃淮山、芡实、薏仁、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健脾利湿,或食陈皮、青皮、草果等食材以理气化湿,或饮藿香、佩兰等茶水以芳香化浊,但忌吃生冷肥腻之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困留。
另外,有部分学者认为谷雨时节是春夏季节交替时期,肝气渐弱,脾胃功能渐旺,消化能力增强,应抓住这个时机进补以增强体质。但这一做法在南方地区并不可取,因谷雨时期南方地区潮湿多雨,湿气太重,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此时进补必然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胃肠功能紊乱,无论温补、滋补均不适宜。
谷雨前后是采茶的高潮时期,明代《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正所谓“茶煎谷雨春”,谷雨茶是指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其茶叶细嫩清香,味道上佳,香气怡人。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适时饮用对人体有益,能清利头目,提神醒脑。
谷雨期间天气转热,雨水较多,南方地区易现湿热交蒸之象,人们常感头目昏朦,困倦欲睡。此时适当饮用谷雨茶(特别是绿茶),能清热利湿,化浊醒神,畅通人体气机,一扫疲乏困倦症状。但要注意的是绿茶性凉,空腹多饮易伤胃损阳,故宜饭后饮用。另外,茶叶中含茶碱和咖啡碱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兴奋作用,晚上饮用会影响睡眠,故失眠、多梦的朋友晚上不宜喝茶。
手巧的小伙伴们
可以烹制以下食物
有助于健脾除湿哦
莲子小米粥
材料:小米克,莲子50克。
制法:小米淘洗干净,莲子去芯洗净捣烂后与小米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湿止泻。适合脾虚湿重、大便稀溏之人食用。
芡实薏米排骨汤
材料:芡实50克,薏米5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猪排骨克。
制法: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陈皮、猪排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醒胃。对脾虚湿困,身重困倦,胃纳欠佳者尤宜。
土茯苓扁豆脊骨汤
材料:鲜土茯苓克,扁豆60克,生姜3片,猪脊骨克。
制法:扁豆用锅炒至微黄,土茯苓刮皮洗净,猪脊骨洗净,然后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解毒。对脾虚湿盛,皮肤湿毒疮痒者尤宜。
不多说,下班马上买齐食材
返屋企煲个养生靓汤先
呐,小编再再再次温馨提醒
雨水多发的季节里
小伙伴们一定要
“吾日三省吾身,今日带伞无”
千万不要淋雨感冒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哦
素材来源丨区气象局、南方+
编辑丨一青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