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读随园食单特牲单
TUhjnbcbe - 2024/7/13 16:08:00

读了《随园食单》之后,觉得袁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在他那个时代的文人不是写诗,就是写小说去了,而他却写的是一本菜谱,让人觉得特别与众不同。《随园食单》中,专门给猪留了很重要的份量,写成了《特牲单》,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也许在读的时候,往往引起了我很多感同身受吧!猪头对猪头,在《随园食单》中的描写并不多,只写了两种烹饪方法。但却引起了我很多很多回忆,也许这就是从小就种植在味蕾深处不可磨灭的印记吧。(一)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有很多时候都会亲自观礼一些祭祀活动,那时候总会看到猪头和猪尾巴出现在供桌上,后来奶奶告诉我猪头和猪尾巴就意味着猪的从头到尾,一整头猪。也不知道后来猪头和猪尾巴怎么处理了。在我的生活的那个小镇上,不论哪家红白喜事,都会选择自己宰杀一头猪,猪头和猪尾巴在完成自己祭祀的光荣任务之后,就会被煮熟切成薄片和猪场、猪肺一切在吃席那一天的早上做成凉拌被端上桌。这个菜也是我迄今为止念念不忘的一个。(二)猪头肉,也经常出现在我的餐桌上。小时候,家里并不宽裕,猪头肉比新鲜肉要便宜很多,所以妈妈也经常会买回来,加一些酱油、香料再卤一卤,每次远远闻到卤肉的香味,我和弟弟就会放下手中的一切,跑进厨房,围着妈妈说个不停,眼睛却一刻也不愿意离开甑子。晾凉之后切成薄片,加入酱油、油辣椒、芫荽、熟芝麻和花生碎凉拌之后,我和弟弟特别喜欢吃,每到那一顿饭,都是我和弟弟吃得最多的一顿。(三)外婆家在距我家几百公里的另一个小县城,几年也不会去一次。那是高二寒假,我带着弟弟坐了很久很久的车,到了那个十多年未曾到过的地方。在那里解锁了一种猪头的新吃法。春节前,家家户户会熬冻,一种口感像果冻的东西,在东北应该叫皮冻吧。外婆提前就把杀猪时候留下来的猪头用文火烧去毛,洗干净,大刀阔斧地砍成几大半,放进大铁锅中咕嘟咕嘟熬到皮肉可以轻松分开停火,取出猪头肉,直接用手撕下肉,把肉剁碎,与鸡肉和香料等一起放进锅里继续熬,几个小时候冻就熬好了。打上蘸水,把皮冻拿出来切成块,蘸着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年菜。猪肺猪肺,提到这个应该很多人都没有印象,在《随园食单》中猪肺有两种吃法,我都没有见过,更别提吃,所以只能根据文字想象一下。但是读到猪肺的时候真的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往事。猪肺在儿时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是记忆犹新。《随园食单》中写“洗肺最难,以冽尽肺管血水,剔去包衣为第一着。”妈妈在清洗猪肺的时候,总是不断地洗,但是水里总是红的。妈妈在清洗的时候也会用刀在猪肺上割除一些疤痕,一按压,血又出来了。洗干净之后,放进锅里煮,放什么调料,煮到什么程度,我全然不得而知。然后再放进水里清洗,清洗干净之后,就切成薄片,加入辣椒、干笋、草果、豆酱等等卤成卤辣子。每次吃的时候,我都是把肺片挑出来先吃了,接着是干笋,最后才是辣椒。猪里肉·火烧肉在家乡的美食中,总是不能不提的一道美食,这是刻进保山人骨血中的一道美味。村里祭庙、祭佛祖、清明、端午等等,都会杀火烧猪,这时候猪里肉就是最美味的了。猪里肉在整头猪还没有完全冷下来之前一定要完整取出,有时候不够也会把旁边的瘦肉一起取出。猪里肉特别嫩,所以切得时候有人直接用刀背来切,但是这中切法好像不多见。把提前三四天腌好的水腌菜掏出来,放进盆子里,切好备用的猪里肉放进去,油辣椒、炒熟的芝麻、炒熟的花生碎、芫荽、花椒油等等放进去,别忘了放一点高度白酒哟,搅拌均匀,分装上桌。虽然每次都不敢多吃,但是每次一吃起来就停不下来。当然,烧熟的猪肉就叫做火烧肉,只把猪皮撕下来,蘸上适宜的盐,一口下去,烟熏火燎的味道和那酥脆的烧皮真的是不一样的感受。当然,猪皮也可以用水腌菜凉拌或者用腌菜膏凉拌。火烧肉切下来用水腌菜凉拌也是家家户户在这些特殊日子必不可少的菜。肉圆《随园食单》中提到了八宝肉圆和空心肉圆,我想到了家乡的豆腐肉圆和肉圆(全用肉做成)。豆腐肉圆,家里没有人做过,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做的,但是在我小时候村子了的红白喜事总会有这道菜,从口感上来说应该只有豆腐和猪肉,或摆盘蒸或煮汤,都会加入一些绿菜,为这道菜增色,豆腐肉圆保留了豆腐和肉的原汁原味,但是我不太喜欢。肉圆就是全用肥瘦各半的猪肉剁成泥,千万别为了省事用绞肉的现代工具,没有粘性,会影响口感。在多肉的时候加入一些草果粉会更香,这样肉中的香味里更多了草果的清香。多好的肉泥搓成圆子,摆盘蒸熟。这是最容易的一道荤菜做法,所以也是我经常做的一道菜。汆肉、香肠、腊肉、杂酱、香茅草烤排骨、薄荷炸排骨、火腿肉、火腿月饼、火腿粽……《特牲单》读完,我也在脑海中把家乡关于猪的美食尝了一个遍。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随园食单特牲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