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有一位失去了双眼和双手的战士,当他的面容展现出来时,近乎所有人都两眼通红,这位是“排雷英雄”——杜富国。
如今的我们都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为生活四处奔波,然而有一群人,他们在和平的生活里依然扛着精良的装备穿梭在各处山林里,一个不小心,可能就再也回不来。
这群人非常沉默、低调,平时我们不会经常想到他们,不会知道他们默默地为这片和平的土地做了多少事情,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一片蓝天。
对于杜富国而言,能穿着军装,为人民办实事就是他的理想,只是一次意外让他不得不从第一线退下来,国家又是如何安排他今后的生活呢?
去最需要的地方年11月,杜富国出生在贵州湄潭,他的外公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受到外公的影响,杜富国从小就有一个参军梦。
年12月,19岁的杜富国应征参军,他如愿穿上了渴望多年的军装,这身军装让他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他是家里的老大,小时候就会主动帮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稍微长大些还会帮父母干活,减轻他们的负担。对于父母来说,杜富国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知道杜富国想当军人的心愿,他们非常赞同。
“抛头颅、洒热血”,杜富国怀揣着一腔热情来到了云南边防,他刚来时,战友就告诉他,要发挥“骡子精神”,不怕苦、不怕累。
杜富国做到了,每次他都会主动承担一些苦累活,从不抱怨,整天乐呵呵的,充满干劲。空闲时,杜富国还会读书,他高中毕业就来参军了,可杜富国心里明白,即使当兵也不能忘记学习,“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一直牢记心中。
我国边境地区一直存有大大小小的雷场,住在边境的人民苦不堪言。例如住在云南麻栗坡县的李运忠对着央视记者讲到,他爷爷曾在这片林子里种过一棵茶树,30多年家里没有人再进去过。
李运忠表示,年,他因为在草果地里干活,不小心踩到了地雷,还没反应过来,地雷就炸开了,他的右小腿当场炸没了。
虽然李运忠不再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可那块草果地仍然是家里经济主要来源之一,家里人还是要担惊受怕下地干活。
和李运忠同村的金良也是在地里干活时误踩地雷,双腿都被炸掉了。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整日提心吊胆,走路都不敢大步往前,他们只能迈着小步前进,生怕踩到雷。有些小孩贪玩不听劝,擅自跑到林子里,很容易踩到雷,一踩到基本谁都跑不了。
其他边境地区放牛的村民也深受其苦,有时候不注意,牛吃着吃着就上山了,他们压根不敢上去赶,牛没走几步就炸了。
一位叫做“老陈”(化名)的村民表示,他有一次去离家直径只有米小山坡砍柴,没想到斧头还没砍下,他就踩到了一颗压发雷,炸没了脚。老陈至今还很自责,因为这个意外,他觉得自己成为了“废人”,没有干活赚钱的能力了。
其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组织了2次大规模的扫雷行动,但因为历史原因,边境地区遗留了上百万枚地雷和其他爆炸物。
就拿李运忠所在的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来说,全村有的2万多亩茶园,有亩是雷区,坝子村共有40多户人家,30年以来,有6人被炸死,8人被炸成残疾。
再比如麻栗坡县的天保镇八里河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假肢、拐杖,有些村民的身体里至今残留着炸弹碎片。更靠雷区的富宁县田蓬镇有一个著名的地雷村,村里87个人只有78条腿。
在部队的杜富国听闻了这些事情,在和平年代依然有人民饱受炮火的伤害,让他们无法正常生活,当杜富国得知要组织第3次大面积扫雷行动时,他立刻报名参加了。
虽然他只有一双手,能做的有限,但杜富国认为能扫清一颗雷,就是降低了当地居民遇险的几率,这是一件他必须要做的事。
央视《国防故事》里展示了杜富国的请战书,上面写着,当了解到在雷区生活的村民10年时间里被炸了3次后,杜富国的心久久难以平静,他冥冥之中听见了来自心底的声音,“我要去扫雷!”
可杜富国提交请战书之后,内心有些挣扎,以往他给家里打电话都会老实说一些任务安排,这次要去执行如此危险的任务,到底要不要和父母讲呢?
杜富国思来想去决定“欺骗”父母,他照旧问父母的身体状况,然后说自己要去执行任务,当父母问起来,他随口敷衍了过去。
杜富国不想让父母为他担心,毕竟扫雷是一项极具危险的任务。
由于时间较长久,地雷和其他爆炸物已经和树木根交错在一起,加上地质活动发生变化,一些地区会有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让这些隐性危险产生转移,而这些爆炸物本身的性质结构大多会随年月流逝变化,稍有不慎很可能会爆发。
年夏天,杜富国如愿参加了我国边境第3次大面积扫雷行动,他和多名来自不同队伍的战友一起奔赴到西南边疆。
爆炸声扫雷行动是漫长的,杜富国等人每到一个地方,一待就几个月,直到这片区域不再存有一颗雷,他们的任务才算完成。
杜富国第一次见到生活在雷区的村民,他内心非常震惊,直面他们苍老凹陷的面庞和残缺不全的肢体,杜富国决意“一定要把这片雷场清除干净,还边境人民一片净土”。
在西南边疆扫雷的3年间,杜富国上千次出入危机重重的雷场,累计排除了地雷和其他爆炸物2余枚,处理险情20余起。
年10月,杜富国随队伍转战到云南省麻粟坡县的坝子雷场,正是前面说的李运忠等村民的家,村民们翘首以盼扫雷大队到来,他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看到扫雷大队的身影就看到了希望,他们很快便能快乐地迈大步走路,不用再担心踩到雷了,不用再担心后辈会被炸伤或炸死。
10月11日这天下午,扫雷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根据以往的安排,扫雷会分成两人小组进行,杜富国和战友艾岩穿着防爆服压低身子走在树枝缠绕的陡坡上。
虽然这里已经经过了爆破排雷,山上的土壤松了许多,露出了不少的地雷,但杜富国仍不敢掉以轻心,艾岩踩着杜富国的脚印协助他。
一连串的“滴滴滴”声响起,杜富国看见了仅露出小部分的雷,他判断是一颗67式的加重手榴弹,按照规定,杜富国要用对讲机向分队长汇报,等待指示。
他们都是有一定经验的排雷人员了,分队长让杜富国按步骤排雷,艾岩听到安排后,便想上前和杜富国一起。
杜富国对他摇了摇头,说出了他经常说的那句话“你退后,离我远一点,让我来”。
艾岩比杜富国晚来排雷大队,队里一直有一个传统,新同志要走在党员干部身后,跟着他们的脚印走。杜富国更是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他总是走在雷场最前面,去排最危险的雷。
这种加重手榴弹的威力比普通的大好几倍,稍不留神就会爆炸,艾岩虽不放心,但杜富国要求他退后,艾岩还是遵守了。
他往后走了两米,还没转回头,身后涌来一股热浪和冲击波将他整个人扑倒,厚重的防爆头盔被掀落在地,艾岩下意识用手挡住脸庞,耳朵瞬间失聪,什么都听不见了。
艾岩意识到不好,他勉强扭头看向杜富国,就见到以往喜欢说说笑笑的人满身血迹倒在地上。在后来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艾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说道,杜富国的脸是朝着自己这个方向的,他知道要赶紧通知班长和救护人员,可那一刻他完全不能主动思考,全凭着意识做事。
爆炸声惊到了其他正在进行扫雷工作的战友,杜富国的班长边拿起对讲机让所有队员停止扫雷作业,边往杜富国扫雷的区域跑。
班长看到杜富国的第一眼也愣了,但很快就用对讲机喊救护人员拿担架上来,此时的杜富国双手已经炸没了,脸上流着血,眼睛的位置一片模糊,还有物质流出,好在杜富国还有意识,能听见班长和艾岩喊他。
担架很快抬上来,班长和艾岩小心翼翼将杜富国抬上担架,他的战友们边抬担架往山下跑,边喊杜富国的名字,不能让他失去意识。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杜富国表示,爆炸之前,他正在按照步骤清理手雷旁边的土,一下子就爆炸了,他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倒地,全身都不能动,也感觉不到疼,人就像是麻木了,没有一点直觉,但他对战友的声音有反应,能听得到艾岩和班长喊他。
医院,他的父母接到大队电话,医院,在接到杜富国领导电话之前,两人压根不清楚儿子去了如此危险的地方。
杜富国父母担忧了一整晚,医院见到他的领导了解伤情后,他们没忍住哭了,双手、双眼都被炸没了,人也还在抢救中。
经过3天3夜5次大手术,杜富国终于被救了回来,只是年仅27岁的杜富国再也没有了双手,眼珠被摘除,大腿根部有90%的创伤。
杜富国父母的心这3天来,没有安心地睡过觉,儿子在边境做扫雷这项危险的工作,而他们却什么都不知道。
为了让杜富国情绪稳定,他的领导、父母和医生商量不告诉杜富国真实伤情,并准备了多套心理干预方案,可杜富国情况稳定后,这些商议好的说辞和方案统统没有用上。
杜富国遭遇爆炸后,他的神智是清醒的,他清楚这种雷的威力,怎么可能自己伤势不重呢?即使杜富国心中难过,但他知道能活着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他看见母亲神色悲痛,还安慰母亲不要难过,要照顾好身体,家里还有事情需要母亲操心。
杜富国的事迹渐渐流传开来,许多媒体在不打扰杜富国休息的情况下前来采访,杜富国父母表示,他们虽然悲伤,但觉得骄傲,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保护了另外一个人,这是军人应有的责任感。
医院,心始终牵挂着那片还没有扫完的雷区,按照原先的计划,他们本应该在10天后结束这次大面积扫雷行动。
医院,杜富国总会问起雷区的情况,一直跟在他身后的艾岩知道杜富国的心思,扫雷行动刚开始,杜富国就把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