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平
年3月底至5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赴多地调查发现,多个国内的主要中药材集散地存在罂粟壳地下交易,多个药材商称他们长期以每斤至元不等的价格向从事火锅、卤味熟食、小吃早餐的摊贩或门店供货。一些专门配制含有罂粟粉的干货香料的卖家,在网上出售各类“秘制”烧烤料、龙虾料、卤味料、麻辣烫料等等。
药材店老板用快递邮寄罂粟壳。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罂粟壳为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内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生物碱类物质,长期食用容易成瘾,而且还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此,早在年,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就要求禁用罂粟壳。这些年来,各地执法部门也在对罂粟壳非法交易展开打击,一些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罂粟壳的商家受到法律追究,有些人甚至被判刑。
然而,从记者最新的调查看,罂粟壳地下交易依然猖獗,线下穿着中药的外衣,线上更是明目张胆,而最终的流向都是普通民众经常光顾的餐饮小吃。有的黑心商人甚至直接出售“没刮过浆”的罂粟果,所谓“刮浆”,指罂粟果成熟后割乳浆提取鸦片,使用这种罂粟果的危害更大,几乎就是在变相投毒。这种“新型毒品”传播渠道若不掐断,后果将不堪设想。
罂粟壳地下交易为何难以禁绝,这其中当然有一些客观因素。参与地下交易的商贩,大多警觉性很强,使用各种反侦察手段。比如想参与这种交易,必须熟人带路,否则卖家不会承认有货;有的卖家把罂粟壳和八角桂皮草果等香料,混搭磨成粉发货;卖家买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