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云南网」
阿珍花(左)和大家开心在一起刘彪摄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桥马嘎小组,阿珍花正在家里的露台上忙着清洗黄瓜,“听说你们要来,特意摘了几个新鲜的老品种黄瓜给你们尝尝,快进来。”气色不错的阿珍花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看不出是做过大手术,得过大病的样子。
“去年8月,我刚刚查出患宫颈癌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这种要命的病哪有钱来看病呀。”阿珍花动容地说,幸亏有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协调,为我解除了医药费用的担忧,让我得到及时治疗,病情也基本好转了。
村民种植石斛的积极性很高赵梦瑶摄
现在的阿珍花在家可以干些农活,“我在家还帮忙管理着几亩草果地,去年家里的草果收入还有4万多元。”
像阿珍花这样受益于定点帮扶单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帮扶的在马吉乡还有很多,“草果溜索”就是群众受益最大的一个民生工程。
开展石斛信野生种植赵梦瑶摄
“过去收草果的季节,人工背运草果,一次背一袋,最多能背50公斤,从半山到山脚,路远坡陡的地方,背一趟下来就要3个多小时,一天顶多能背两趟。路途远的,仅背一袋的人工费就要上百元,草果溜索通了,2-3分钟就可将草果运下来,省下来的费用,少则四五十元,多则上百元。”马吉米村桥马嘎小组组织委员普友博说,“草果溜索”建成后,惠及桥马嘎全村26户村民,一户人家一年差不多可以节约成本1万元。
从3小时到3分钟,“草果溜索”真正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溜索、幸福溜索。
江上有桥,水泥路环村联户,高山密林有了产业溜索,村民同心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
“这两年,利用马吉米村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降雨量充沛的独特自然资源优势,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调研后,我们开展仿野生石斛种植,取得一定成效,群众参与种植积极性高。”走在石斛大道上,普友博细说着发展规划,石斛全身都是宝,石斛花开时,美丽的景色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可以带动农家乐;石斛花加工后泡水泡酒深受欢迎……我们正探索石斛提质增效的路径,扩宽村民增收渠道。
载歌载舞感党恩赵梦瑶摄
路通了,思想也通了。如今的马吉米村,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内生动力十足,各族群众勤劳苦干发展产业,养土鸡,种草果,烤笋干,在水冬瓜树上种了石斛……日子过得有奔头。“我打算参加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学学怎么直播带货,把我们的草果、笋干等特产带出大山,增加收入。”28岁的村民罗白友对下一步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和各级党委、政府结合马吉米村林地广、阴坡地多的实际,把草果种植作为产业精准帮扶的主要举措,发动群众先后种了1.3万亩草果,人均草果收入达1.7万余元,小小草果已成为马吉米村保护生态、增收致富的金果银果。”马吉米村委会支部副书记你友博介绍。
长期以来,福贡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一系列惠民工程,各族群众共享惠民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行走在马吉米,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一条条水泥路进村入户,一片片草果地遍布沟箐山梁。昔日偏僻的深度贫困村马吉米,通过交通和产业扶持、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群众素质提升等多项惠民举措,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在全面小康路上奋力奔跑。
云报全媒体记者:胡梅君吴沛钊赵丽槐
怒江传媒中心:段旭华刘彪
福贡县融媒体中心:普文彪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