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的人在广州会去哪?
打卡各大必吃榜,属于第一阶段;开始往芳村、番禺跑,算进阶了;而真正站在鄙视链顶端的人,热衷于逛菜市场
因为,会逛菜市场,就等于会吃+会做饭
本地人最爱的菜场里,东山口肉菜市场必须拥有名字。老东山人大多家底丰厚,养出一张挑剔的嘴,所以菜场有点像Costco,定位中产阶层,麻雀虽小,选货很精。
潮汕直运渔获,纯手工做的鱼皮饺和肉滑,细挖一下,每家都能买到好货。
对下厨苦手来说,会买,就能做家宴!
这里还藏着很多神奇食材。
我第一次看到蛇舌草(对,就是崂山白花蛇草水本人),新鲜的洛神花,大部分野菜甚至叫不上名字。
即使只会吃不做饭的人,也能逛出乐趣。
火了十几年的猪红汤,大家愿意站在大榕树下吃:
牛杂铺的卤肠头,有老卤沉淀的浓厚滋味,才不是那种谄媚单调的酱香:
每家小吃都经过精明主妇们的考验,比网红店踩雷几率低太多了!
在文章最后,我们还拉上几位菜场老手,逼他们吐出积累多年的买菜秘诀,哪家肉最好,哪家最划算,通通毫无保留奉上。
搓搓手,走起!
只要会买菜,
就能端出一桌家宴
1丨牛丸、粿条、时鲜货
这家店藏着潮汕人的乡愁
进菜市场左转,有一家夫妻档,专卖各种地道潮汕食材和新鲜渔获,不过货源不稳定,得看运气。
常能买到这种小银鱼,当地人叫“白饭鱼”,拿来蒸饭、做肉饼,很能提鲜。
偶尔会碰上满膏的小鱿鱼,只有一截手指般长,只只个头饱满。
做法很简单,开水里焯一下,配芥末酱油吃。鱿鱼籽像一颗颗水晶,Q弹透明,嚼起来口感很过瘾。
老板叮嘱,要是怕吃不完,可以分装急冻,能保存一个月
吃惯粿条的潮汕人,对广州河粉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只认这种比河粉更厚而窄的米制品,虽然容易煮断,但保留了米浆的纯粹口感。
这家店的新鲜粿条,每天还没到下午开市就会卖空。
潮汕人餐桌常见的还有麻叶,用盐水焯熟、挤干,再冰鲜运来,一般加普宁黄豆酱炒,是下粥妙品。
店里还有各式用来配粥的橄榄菜、老菜脯、辣瓜丁、辣贡菜……
难怪潮汕人吃碗白粥阵势都是这样的:
推荐囤点冬菜,最便宜的塑料罐装那种就够好了,煮面炒菜放一把很提味,不过挺咸,记得提前过水泡一泡。
除了海产和腌菜调料,这里还卖一种当地特产点心:肚脐饼,正面有像肚脐眼儿的凹窝,因此得名。
如果周末去,很可能会买到传统潮汕粿。
老板一边慢悠悠地喝着茶一边介绍,「这个腐皮跟你们广东的不一样,没炸过,我们做甜汤会放一把,好吃的咧!」
也可以用来裹各种食材,用法类似越南的春卷米纸
买牛肉丸会送一把小芹菜和炸蒜,确认过眼神,是潮汕老板无误了!
这家店叫「潮香·潮汕特产专卖店」,是潮汕人兼东山口菜场老手予希带逛的。
2丨六年老卤牛杂
酒香不怕巷子深
菜场中间的狭窄楼道里,藏着一家牛杂店。
说是“店”,实际只有一张不锈钢桌,要不是地胆指路,低调得路过几十遍也看不到。
一锅卤水养了五六年。每天凌晨4点,屠宰场陆续运来最新鲜的猪肠、牛杂,悠笃笃炖上几个小时,锅里翻滚出浓郁的八角、草果香料味。
通常大肠头最稀少,早被熟客预定完。建议加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