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多拉活现潮汕图:茶痴吃茶去
在这样的炎炎盛夏里,突然特别想来一碗晶莹剔透、口感嫩滑的草粿。
你是否还记得?那时的你可能还是个小顽童,或许正扎着两条麻花辫,或许只穿着个小裤衩……夏日的午后,一阵“叮叮咚咚”的敲碗声、一声“豆——花,草——粿”常常让正在睡梦中的你竖起了耳朵,马上跳下床,跑到街头巷末去寻找那装着两个小木桶的小推车身影……
在我的记忆里,草粿和豆腐花就是陪我度过暑假的绝佳食品。它们似乎是一对恋人,一黑一白,一苦一甜,而且具有让人难以抵抗的诱惑力。
记得刚到广州读大学时,学校的食堂里曾经出现凉粉。有同学告诉我,广州的凉粉就是潮汕的草粿。但是,对我来说,似乎不太一样,可能是因为凉粉的上面没有撒上白糖粉,也可能是因为凉粉是方块状的。我怎么也尝不出家乡的味道。
在我仅有的知识里,熬制草粿的主要原料是草粿草和地瓜粉。草粿草,由于其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也被誉为“仙人草”。当仙人草的草汁与地瓜粉按照一定的比例相遇碰撞凝结时,就诞生了富于弹性、入口爽滑的草粿。潮汕有一句民谣叫“三四卖杨梅,五六卖草粿”,意思就是每年的三四月,杨梅当令,而五六月份,正是吃草粿的时候。
草粿,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草药香。一口咬下去,入口即化,伴着撒在上面的糖粉,有一种润心润肺,舒畅彻底的感觉。
但是,具有潮汕风味的草粿,可能在甜品屋里找不到,在食堂里也尝不出来。只有在巷子里、街头上,一声长长的吆喝,一辆小小的木板车,一个带着草帽的小贩子,一阵“叮叮咚咚”的敲碗声,才能给你带来绝佳的味蕾体验。
潮汕草粿之特别,一在于它是“割”出来的,二在于它的糖粉。卖草粿的小贩手上,操着的一般不是勺子,而是一片金属片或者是一把小铁铲。他们动作非常利索,三下两下割出几片草粿盛于碗中,然后撒上加了芝麻的糖粉,再割出几片草粿添在上面,再撒上糖粉,这样一碗清香可口的草粿就送到了你的面前。
小时候嘴馋,从小贩手中把草粿接过来后,姐弟几个也不用勺子,“忽忽”就把草粿吸到了嘴里,也不用咀嚼,一下子就吞到了肚子里。有时候觉得微苦,就把碗递到小贩手中,让他再给加一勺子糖,然后笑嘻嘻地舔着……
细算起来,我大概有6年时间没有尝过家乡的草粿了。前一段时间打电话回家,突然问起了现在还卖草粿吗,妈妈说:“有是有,比较少了……”
草粿和豆花,可以说是潮汕人的情感食品。一碗草果也好,一碗豆花也罢,这个小小的碗中装着的可能是万千的回忆。可能有人会尝出苦,有人会尝出甘,还有人会尝出淡淡的忧伤……
漫画by我是肥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