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是位于日本东北部某个村庄旁的小村落。”
“这里没有商店,如果想买东西,就要去村庄心中的公务所,那里有几家小店,还有一个农民合作社。”
“去程基本都是下坡路,骑自行车要三十分钟,可回来要多久就不知道了。”
“在冬天,因为积雪,只能走路去,慢慢走要花一个半小时。”
跟随电影《小森林》开篇独白,市子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两边深深浅浅的绿色向后掠去,车链条哗啦啦响,衣角翻飞。
《小森林》根据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改编,在日本岩手县衣川村取景,这里也是五十岚大介居住过的地方。漫画是一话一道菜,电影则将所有菜品抽出来打散重排,分为“夏秋篇”和“冬春篇”。无论是漫画还是电影,都讲述了一个若有若无的故事:
女孩市子因无法融入喧闹的城市,回到故乡小森独居,守着一块田地,每日农耕、烹饪,淡淡度过每一天,度过完整的一年四季。
小森是个被青山绿水所环绕的小城,宛如世外桃源。
光是风景就能把人看醉!
层层叠叠的树林,密密麻麻的繁星和深深浅浅的溪流……清新而湿润的空气仿佛从荧幕里扑面而来。
这里的人们习惯跟随自然的脚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四季更迭,不缓不慢。一切都是最原始的状态。
这个夏天,为了让水稻长得好,市子只好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踩在泥,弯腰拔掉杂草;田里的水少了,要把鼹鼠这类啮齿动物的洞填补上;上山拾栗子,时刻得小心熊出没。
又是一年秋天,市子一捆一捆地收割稻谷,储备来年的粮食。
每天,每天,忙得团团转,容不得一点懈怠。
除了美丽的风景,你还可以把《小森林》当成一部“舌尖上的日本”。
电影漫不经心地铺展着剧情,起承转合都以一种食物为间隔,但又不见任何绚技式的厨艺,就地取材,物尽其用,不奢华,不将就,时间在对食物的慢炖熬煮中流过,犹如一个人人向往的“乌托邦”。
接受大自然的馈赠,认真对待每一种食物,是市子从小森的长辈们那里学来的。四季变更中,吃时令蔬菜,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做出深刻的美味。
这些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饭菜,却可以宽慰肠胃,温暖人心。
?春天?
春天,挖不尽的节节草可以做成小菜,新长出来的野蒜和白菜花,可以做成酱配意大利面。
野蒜苗炒鲑鱼白菜花意面
?夏天·
进入梅雨季,空气潮湿得骇人,木制的果酱勺都发霉了。为了对抗潮气,闷热的夏天,市子点燃火炉,而火炉残存的温度最适宜烤面包,虽然温度不够稳定,但热度集中区域烤出的面包比平时更好吃。
烤面包蘸上涩涩的果酱
?秋天?
秋收了,去田里割稻,一定要吃自制的核桃饭。
市子自制核桃饭
?冬天?
冬天好大的雪,热腾腾的纳豆糯米团子是上佳美味,而萝卜片冻的刚好,煮汤做菜都很合用。
纳豆糯米团子
小森是个极小的小村落,村民们常常会聚集在一块,他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就是——食谱,他们总会绞尽脑汁吃各式食材。
有一天,小森突然流行起了汤煮板栗,掀起这一热潮的是野营地的茂之先生,和经常在那儿转悠的裕太。“嗯,好吃。”这样口口相传,每个小森村民都做起了汤煮板栗,而且鼓捣着不同的提味料:酱油、红酒、小苏打、白兰地……想保存到冬天,就在装罐的同时把糖汁装进去,三个月后,糖分渗入,栗子变得黏糊糊的,吃这样的栗子,就像在吃糯米做的点心一样。
林子里的通草果成熟时,市子和朋友把摘来的果子切开,用勺子挖,吃到一半,市子想,不知道怎么吃通草果的皮呢?加点甜的,酸的,还是辣?当晚,市子把通草果的皮切块,热锅里加上小茴香、蒜末、葱末、咖喱粉、西红柿、最后加通草果的皮,倒入酱油一起炒,一道印度风格的菜色诞生了,用来搭配白饭,最合适。或者酿上用味增调味的肉末炸,当成割稻子休息时的便当。
市子和好友纪子吃着通草果的果肉,一边往小院内吐籽,希望能长出果树来
这些食材从种出来,到加工成为美食,每个步骤都被用心认真地对待。一道道美食,一个个生活的细节,治愈了市子,也治愈了屏幕前的我们。
还记得,市子回到小森生活,是为了逃避。她曾与都市生活格格不入:收到账单时才发现生活中处处要花钱;在泡面盒子中种植胡萝卜却收到异样的眼光;遇到心仪的男生用心为他煎蛋,却听见男生的抱怨……
她几乎是“逃”回了小森。
幸运的是,她通过回忆,将妈妈的生活哲理,转换成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使是逃,即使是一个人,她依旧活的很认真。认真干活,认真做饭,认真吃饭。
每一个过程,每一个动作,都无比认真耐心地对待。
虽然她也曾发出感叹说,“做了那么多,只是为了那一口啊”。但仔细想想,生活难道不就是这样吗?你怎么用心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回报你什么。而在一箪食,一瓢饮中,你将采撷到生活中无比平凡宝贵的时刻。不管在哪里生活,都会很美好。
特别推荐
慢师傅常常觉得书是一种礼物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帮你选书还会悉心地用牛皮纸包装好那就像以下的那样满99元,送慢书房定制诗书袋点击阅读原文让我们为你选书吧文丨慢师傅
排版丨慢师傅
编辑丨WeyLean
苏州慢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