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彤彤的草果越长越大,咱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巴坡村村民马文军,去年60多亩草果大丰收,带来10万多元收入,“村里有了当家产业,大伙干劲十足。”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为全国草果的核心产区,面积达万亩,16.5万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年8月4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陂头镇正河村正和圩扶贫产业基地,当地贫困户在采摘木瓜。陈声年/人民图片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年以来,中国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持续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个贫困县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98%的贫困户享受产业扶贫政策,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产业扶贫已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说。在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长30.2%。
近年来,三江县先后新建扶贫产业路公里,有效带动51.8万亩产业发展。图为年10月13日拍摄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的产业路。黎寒池/人民图片
走进广西田林县六隆镇酸笋加工标准化厂房,流水线上机器转得正欢。“种了20多年八渡笋,这几年效益翻番了!”平细村脱贫户吴再梦说,去年全家的鲜笋全部卖给加工厂,销路不愁,价格保底,一年挣了7万多元。
在田林县,从低产林改造到引进初级加工,再到创建产业核心示范区,八渡笋产业不断升级,全县干笋年产值突破2亿元。依托竹林资源,当地建成竹海观光通道,深度开发八渡笋罐头、腌菜等系列食品,低产林不断增值。
年12月11日,江西省永新县三湾乡汗江村甑潭组扶贫基地,农户在放牧白鹅。朱国朝/人民图片
中国个贫困县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4.3万座,新增初加工能力.8万吨,创造了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各地还建立产业带贫增收的长效机制,累计培育引进各类企业6.76万家、发展农民合作社71.9万家、发展家庭农场超过15万家,主导产业基本实现龙头带动。
“科学种黄茶,亩均效益能到3万多元。”在四川旺苍县大两镇金光村,脱贫户蒲守国在驻村农技员手把手的帮助下,从门外汉变成了种黄茶的专家,还带动70多名群众一起种黄茶。如今,旺苍新建黄茶基地亩产值增长80%。
据悉,通过产业赋能,70%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各地累计培养各类产业致富带头人90多万人,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稳定脱贫,奔向幸福新生活。(人民日报记者高云才常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