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1
TUhjnbcbe - 2021/8/19 2:44:00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萆薢、石菖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茵陈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小儿伤湿发热三药有个小孩子因为感冒发热后,有些恶心呕吐,脸色都有些发黄,舌红苔腻尿赤,这几天都没什么胃口。老爷爷说,苔腻尿赤为有湿浊,所以恶心呕吐没胃口,需要外解肌表之热,内除脾胃肝胆膀胱之湿。小指月说,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老爷爷说,就用葛根来治疗发热,那恶心呕吐呢?小指月说,藿香乃夏月湿浊恶心呕吐之妙药,可以醒脾和胃,芳香辟秽,除湿化浊。老爷爷又说,他还有脸色发黄,需要找一味药专门退黄的。小指月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这是《金匮要略》上讲的,湿阻中焦,肝胆脾胃郁热便会发黄,用茵陈能够利湿退黄,从下焦打开湿黄的出路。老爷爷说,行,用葛根上解肌表,藿香中和脾胃,茵陈下利湿黄。这样上中下理顺湿浊之气,不愁其胃口不开,发热不退。于是给娃子用上这三味药,小孩子吃完三剂后,烧退胃口开,恶心呕吐消失,气色也不再发黄了。小指月说,爷爷,这三味药可以定为小儿外感湿浊发热验方啊。老爷爷说,可以,这三味药,都比较轻清,适合小儿脏气轻灵的状态,用这小儿时令感冒初起,食积发热,或脸色发黄,一般都能拿得下来。学药五到《名医别录》曰,茵陈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初春时节,老爷爷便带指月去采茵陈。小指月说,爷爷,茵陈才这么小,冒出牙尖尖就采,为什么不等它长大点再来采吗,那样不就能采更多的药?老爷爷哈哈一笑说,指月,茵陈茵陈,为什么叫茵陈?就是每年初春时节,它都从冬季枯黄的陈腐之杆下面,冒出新鲜的嫩芽,一旦过了三月份,等这嫩芽长长就没什么药效了,就只有给柴夫们砍做柴草来烧。所以叫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小指月看着这毛茸茸像一团棉花一样的茵陈,就在想,为什么治黄疸总离不开茵陈,为什么茵陈能够成为黄家要药。老爷爷说,指月,学一味药就要看到,采到,尝到,读到,用到,这五到是学习好一味药的一个过程。你看,这茵陈从陈旧枯黄的老苗里吐出新芽,它代表是哪一个象呢?小指月说,难道是枯木逢春之象?老爷爷笑笑说,正是,它禀春气而生,带有一股生发之气,所以茵陈不单能清热除湿退黄,它更能疏肝理气解郁,因为它代表一股少阳之气,凡植物的嫩苗尖,弯曲盘旋,具有无限生机,都属于少阳状态,能条达肝胆气机。小指月说,难怪爷爷有时对抑郁的病人,又口苦尿黄的,必加茵陈。老爷爷说,你平常抑郁,柴胡、香附足矣,可如果抑郁日久,导致湿热内闭,口干苦,尿黄赤,这时除了条达肝气外,就少不了清热利湿。所以这茵陈一味药就有点相当于柴胡配黄芩之意,既疏肝胆气解郁,也清肝胆热去湿。《医学衷中参西录》讲,茵陈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治疗血压高肝阳上亢的镇肝熄风汤里头也用茵陈呢?老爷爷说,血压偏高,肝阳上亢,一般都有肝气不条达在里面,可你如果用柴胡之类条达肝气之药,它是往上的,容易助长上冲的脉势,你如果用茵陈之类去条达肝气,它是往下的,这样上亢的脉势就能够被拨转马头往下行。小指月说,原来这样,疏肝理气还讲究上下。老爷爷说,当然了,你看为什么肚腹以下气机郁滞,用川楝子、小茴香或荔枝核之类的药来疏肝理气呢?而脾胃中土壅塞便用麦芽、谷芽来疏肝理气,两胸肋情志抑郁,属于上面气机郁滞,那就要用柴胡、香附、郁金之品来疏肝理气。虽然茵陈是黄疸之要药,但也要分阴阳寒热而用之。小指月说,如何分阴阳寒热?老爷爷说,那就要看病人湿热情况,如果湿重于热,那茵陈可以配合五淋散,名为茵陈五淋散,如果通身发黄,小便短赤,一派热邪亢盛的黄疸,就直接用《伤寒论》的茵陈蒿汤。如果属于阳气不够,寒湿内盛,土壅木郁,所以就要用茵陈配四逆汤,叫做茵陈四逆汤,去寒湿之体,扶阳气之本,然后再借助茵陈去清热利湿,降浊退黄。小指月点点头,原来不是说所有黄疸只用一味茵陈就行,还得分身体的阴阳寒热虚实,这才是体现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精神。

(未完,待续,往下拉有往期故事链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1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集(全集完整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五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寄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狗脊、千年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防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桐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丝瓜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鹿衔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枝、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藿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苍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砂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厚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豆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草豆蔻、草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薏苡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猪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玉米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葫芦、香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车前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滑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通、通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瞿麦、萹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金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石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冬葵子、灯心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萆薢、石菖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