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一起走进云南最后一
TUhjnbcbe - 2022/8/16 8:56:00

这里是“云南最后一片秘境”,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群众聚居地。而这里有一个群体被誉为“独龙民族的贴心人”——云南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6月28日,他们又获殊荣——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在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之际,记者走进这个光荣的集体,探寻荣誉背后的秘密。

图为民警在雪地巡逻

刚调来该所不久的赵松早上打开门发现:一只被装在塑料袋内的老母鸡在房门口不停地动弹。赵松正摸不着头脑,旁边的老民警说,应该是哪个老百姓送的,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后来的日子里,赵松发现,老百姓经常悄悄地将家中蔬菜、鸡蛋无偿地送给派出所民警。

几把蔬菜,几只鸡蛋,代表着独龙江历代戍边人在“极边之地”倾注真情的回报。数十年来,独龙江历代戍边人克服驻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才有了今天被广为传颂的“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独龙江卫士精神,并融入历代独龙江戍边人的骨髓和灵魂。

图为泥石流过后,民警为村民送物资

特殊的地理环境,让独龙江的群众难以摆脱贫困。为帮助独龙族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状态,历代戍边人帮群众开梯田、种粮食、修驿道、防疾病,同当地干部群众一同查找致贫原因,寻求致富“金钥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民警们以兴建蔬菜大棚、发展家禽养殖等为突破口,在田间地头举办种植技术培训,让独龙族群众学到了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

尝到了科学技术的甜头,独龙族群众的致富思路更加开阔。如今,草果、重楼、蜂蜜、羊肚菌等农副产品已成为独龙族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奇美壮观的自然风光成为各地游客争相前来打卡的网红景点,也为当地群众打开了致富之门。

“没有*的英明领导,没有派出所民警的帮助,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村民普清华由衷地说。

图为民警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独龙族的整族脱贫,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写照。

在助力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征途中,该所民警始终如一地牵挂着他们的冷暖。马库村的退伍老兵唐小聪曾在木康边境检查站服役5年,因缉毒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退伍返乡后,一心想干点事业,却没有找到适合的致富产业。

对这样的贫困户,该所民警全力帮扶。在民警的建议下,唐小聪加入了辅警队伍,家人则在该所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农家乐。

谈到未来的规划,唐小聪满怀信心:“要把专职辅警这项工作干好,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物质生活的改善让独龙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但全所民警身上责任越来越大。”该所教导员苟国伟深有感触地说,边境管控和辖区发展建设离不开独龙族群众的深度参与。

图为民警为学校的孩子送去学习资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必然拥护。该所每一名专职辅警、护边员都曾接受过该所民警的帮助,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加入平安阵地建设。

人吃的东西少,吃人的东西多。独龙江自然环境恶劣,人很容易被毒虫、毒蛇、野兽咬伤,或被砸伤、摔伤,加之当地药品匮乏,在建成卫生所之前,一直是派出所的医生为大家免费看病。

马库村村民马国新曾两次被毒蛇咬伤,还有一次砍柴时伤及动脉,都濒临死亡。每次万分危急之时,都是民警施以援手、及时救助,才让他三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如今,加入义务护村队的马国新说,他的命是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给的,支持派出所工作、守卫边境线义不容辞。

在数十载爱民、为民服务的征途中,民警救死扶伤、捐资助学、帮民致富、修路建桥的事例不胜枚举。烈士张卜、庄云、邱旦史、孔玉录、张枝繁、刘金国、齐当此、于建辉的英勇事迹,还有其他民警冒死救助百姓的故事,在独龙族群众中广为传颂。

图为民警与国旗合影留念

“独龙族群众都把民警当亲人,积极主动支持我们的工作。”该所所长邓湘河说,治安群防力量遍布辖区41个村民小组,哪家有矛盾纠纷,哪里存在治安隐患,哪里有困难求助,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他们就是“千里眼”“顺风耳”。

正是一件件细碎的小事,在岁月的积淀中,铸就了“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独龙江卫士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刻进一代又一代民警的灵魂,化作年复一年的坚守与奉献,引领激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滋养着这片“极边之地”,筑起祖国边境线上最稳固的钢铁长城。

(中国移民管理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一起走进云南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