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麻栗坡耄耋老人祭扫烈士33年
又是一年清明节,再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青松依旧。
这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洞乡的83岁徐桂英老人和老伴祭扫烈士的第33个年头。4月1日上午,两老带着女儿、女婿一家六口专程来为烈士祭扫。
文山麻栗坡耄耋老人祭扫烈士33年
“从年至今,每年清明节两位老人都坚持来祭扫,没有落下一年。”女儿夏文梅说。
文山麻栗坡耄耋老人祭扫烈士33年
老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从海拔、地貌、位置上说,这座山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险。但这座山的精神高度,远远超越.2米的海拔高度,成为屹立于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山。在30多年前的战争中,先辈们与边疆人民在这里浴血奋战,铸就了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
长眠于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多位烈士,人人都有感人心魄的事迹。“30多年前,有一个班的战士住在我们家,其中好几位年轻战士牺牲了。每到清明节,我就一定要看他们。”每一次钩沉往事,徐桂英老人感慨30多年前的记忆就像在“昨天”一样。
文山麻栗坡耄耋老人祭扫烈士33年
“一位小战士,专门给我刺绣了一幅毛主席头像,说等打完战回来,寻着这副刺绣就能找到徐大妈。”徐桂英老人哽咽道,“再也没有等到这个孩子回来。”
每次祭扫,徐桂英老人和老伴准备得仔细,水果、糖果、献花……每走过自己认识的烈士墓碑前,老人静静伫立,嘴里默默念叨着只有自己听得到的话语。
在麻栗坡县,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感人至深,代代相传。“母亲说很多烈士的家离得远,我们就是烈士的亲人。”言语间,女儿夏文梅眼含泪水。
“现在我还走得动,走不动了,让孩子们代替远方的‘亲人’,继续为烈士们祭扫。”徐桂英老人说。
文山麻栗坡耄耋老人祭扫烈士33年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续写着英雄的故事。两年前,“扫雷英雄”杜富国和战友排雷作业后,排着队手拉手通过麻栗坡县天保口岸4号洞雷场,将安全的土地交还给边疆群众。
如今,一棵棵树苗、一片片草果在倔强生长,给边境乡亲们带来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云南网记者张文峰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