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云南电网“提质攻坚促脱贫”之年。
云南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全面推进剩余扶贫任务和巩固提升扶贫成果,夺取公司扶贫工作的最后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云南电网公司今年计划安排投资33.5亿元,加速推进贫困地区农网建设,全面满足“4类重点对象”、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扶贫等用电需求。
怒江独龙江乡:老百姓用上了致富电
“今天天晴,我们抓紧把昨天收来羊肚菌烘干,然后马上包装拿到市场上销售。”
4月9日一大早,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孔当村委会的杨福坤和妻子来到加工车间,熟练地把收购到的羊肚菌整整齐齐的摆放到筛子上,放进烘干机器里。随着低沉的机器声,8个小时后,“干货”就出炉了。
用电省力又省钱
“今年是我第一次尝试用电来烘干羊肚菌,以前乡里大家都用柴火烘干,后来有个专家告诉我,用电烘干省时省力省钱,我就尝试一下。”杨福坤说。
草果、羊肚菌作为独龙江乡特色支柱产业,带动乡民脱贫致富功不可没。但草果、羊肚菌都有个缺点,就是收割后要及时烘干,尤其羊肚菌,一两天内不烘干,很快就烂掉。
“用电的好处很明显了,用柴火温度不稳定,还要三个人倒班,用电的话我一个人就可以了,固定八个小时出炉一批。一天可以烘干斤羊肚菌。”尝到甜头的杨福坤,算起经济账来头头是道。他说,“除了节省人力,还省钱,比如我烘干三吨羊肚菌,要用差不多两拖拉机柴,破坏生态不说,光是木柴的费用都要五千多,而用电的话只需五百块左右。”
“通过用电烘干羊肚菌,成本低了,产量高了,我今年的收入预计能达到25万元,比去年多出10万元左右,明年我准备再买一台烘干机,赚更多的钱。”杨福坤乐呵呵地说。
用电烘干羊肚菌。
支持独龙江乡实施“以电代柴”
对于电力带来的好处,独龙江乡荣华农资土产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京明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由于用电负荷不足,我们草果烘干能力受限,许多农户只能将草果囤积到一定数量后再拉到贡山县城加工,成本增加不说,还造成部分草果腐烂。现在用电不愁,我们厂又购买了10台机器,可以在草果收获季节不间断进行草果烘干,厂里的效益越来越好,草果种植户的收入也翻番。”
为了给独龙族同胞提供更高质量的电力服务,减轻乡亲们的负担,给当地群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子,近年来,云南电网公司累计在独龙江乡投入1.亿元用于农网改造、户户通电工程等。仅在年便投资了.万元用于独龙江乡配网改造升级项目及应急项目,完成新建和改造20千伏线路11.2公里,低压线路11.93公里,改造一户一表89户,总体售电量比年增加百分之十。同时,继续向独龙江乡群众推行全国最低的“以电代柴”优惠电价,用电价格不分丰枯水期,全年执行0.1元每千瓦时,每年至少为全乡群众居民生活用电节省电费八十多万元。
下一步,云南电网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独龙江过度依赖本地孔目、麻必当两座小水电供电而造成供电可靠性不高的问题。为建设安全、可靠、绿色的独龙江电网、支持独龙江乡实施“以电代柴”,减少林木砍柴,为独龙江乡决战贫困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4月10日给独龙江乡亲们回信所期待的那样: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红河:勐曼村靠电走出致富路
“脱贫产业发展、村民生活生产,什么都离不开电,没有电就干不成事。”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勐曼村村委会主任刀忠强念起了用电经。如今在刀忠强主任的带领下,勐曼村从贫困走向小康,日子越过越幸福。
建水供电局南庄供电所来到刀忠强的小雏菊大棚内,开展用电安全检查。祁彦君摄
带头致富刀忠强走出幸福路
勐曼村是个傣族村子,年从红河岸边坡头乡迁到南庄镇。未搬迁前,村民世代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半山坡上。
“水在河里,看得见,拿不着。”山谷落差大,无法抽水浇灌,只能靠天吃饭,村民一直戴着贫困帽。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
后来红河岸边修建电站,地方政府把勐曼村整体搬迁到了南庄镇。环境变了,村民的思想也在变,勐曼村开始走脱贫致富的新路。来到勐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正午的太阳挂得老高,大棚里合作社的农户正在翻整苗圃。
刀忠强边走边仔细查看着自己小雏菊花苗的长势情况,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长势不错,再过一个月菊花开花了就可以上市。
刀忠强说:“种植产业没有电就等于没有水,柴油机抽水费用成本高,用不起,也不划算”。
现如今的方便用电,让刀忠强想起了十年前村子刚搬迁到南庄时,南方电网云南红河建水供电局就为他们安装了一台千伏安变压器供电,平整的集束导线穿户傣家风情小楼,10千伏导线跨越田野,伏的电表箱安装到了田间地头。
只要开关一合上,电动抽水机就“轰隆隆响”,滴灌滋滋的往外喷洒着水流。“种植花卉,水肥和光照都不能缺,白天滴灌施肥,晚上根据雏菊生长特性,补光3至6个小时。”一年下来,刀忠强种植20多亩小雏菊,收入可达70余万元。
“用电特别给力,特别省钱。”刀忠强算过一笔账,仅浇水一项,一亩地8度电左右,电费不到4元,如果用柴油机抽水浇灌,至少翻5个倍。节省下来的人工成本更不用说,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管理几个大棚。
有电力保驾护航,刀忠强做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起成立了勐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盟农户36户。眼下种植面积80亩,平均亩产值5万元,预计年产值达万元,净利润多万元。
在刀忠强的带领下,群众日子也是蒸蒸日上,用电需求也是加大。“考虑勐曼村今后未来发展需要,建水供电局高标准规划和配套电力设施,可以确保勐曼村及周边未来10年的电力需求。”建水供电局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张建斌说。
建水供电局南庄供电所书记李黎为刀忠强分析棚内补光设备的用电安全问题。祁彦君摄
筑巢引凤吸引浙商带动村子发展
有电力支撑发展,勐曼不仅激发了村民劳动致富的动力,还吸引着外省投资的目光。来自浙江省丽水市的张建芬正是看中了这一带种植产业带来的收益,开展葡萄种植。
张建芬在勐曼村租用了村民的90亩地,用于种植“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品种。眼下正是夏黑早熟葡萄上市的时节,果园里打工的村民正在采摘葡萄,分捡装箱,打包出售,一派繁忙景象。
“抽水、灌溉、照明等,我一个月电费就0多元。大棚种植不能缺电,缺电就缺水。现在用电很方便,我印象里几乎就没停过电。”张建芬脱口谈到。
张建芬说,在这里,除了电力供应有保障,供电服务也很好。这个时段是我最忙的时候,要是到南庄镇上营业厅缴费,一去一回就得小半天。掌上缴电费很方便,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