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八节,也是春节前的大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风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腊八节饮食文化
腊八粥
提起“腊八节”,大多数人头脑中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喝腊八粥”。在腊八这一天,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腊八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还叫做七宝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古时,历代天子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人们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生活简朴的黟县人外出经商,作为菜肴可以吃上很长的时间。腊八豆腐是用小黄豆做成豆腐,中间挖洞放入食盐,在温和太阳下烤晒而成,使盐分慢慢吸收。腊八豆腐可以单吃,也可以和肉类同炒同炖,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腊八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极其简单,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蒜瓣湛青翠绿,蒜辣和醋酸的香味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腊八蒜是过年家常菜的健康作料,不论是炒杂菌、炒藕,还是炒肥肠、炒牛肉,都为菜色增添了一抹碧绿。
腊八面
因为陕西是一个面食为主的城市,所以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每年的腊月初八,他们不喝腊八粥,而是家家户户都会在早晨煮一碗腊八面吃。制作腊八面需要在前一天就和好面,炒好肉臊子。腊八面的肉臊子是用新鲜的羊肉或者猪肉切成肉丁,加上大葱、白萝卜、红萝卜、豆腐等蔬菜丁,放入油锅炒熟后捞出备用。再将手工擀制如同韭菜叶相等宽度的面条下锅煮熟捞出。然后加上提前准备的黄豆、小米、粉条、木耳、黄花菜等配菜,最后用花椒、食盐等调味。这样,一锅香喷喷、热乎乎、食材丰富,口感爽滑的腊八面就做好了。
麦仁饭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青海传说中,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和牛羊肉一起煮,然后加上姜皮、花椒青盐、草果、苗香等香料,通夜用文火慢煮。等到第二天破晓时分揭开锅,一股异香便扑鼻而来,十分可口。麦仁不含胆固醇,含有少量矿物质,富含膳食纤维,能迅速为身体提供能量,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如果将麦仁与红枣煮粥,有养血安神的功效,尤其适于女性。
腊八豆
腊八豆同样是因为在腊月腌制而得名,是我国湖南省传统食品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传统的做法是在每年的立冬之后,将蒸熟的大豆放在密封的容器里,利用微生物发酵腌制而成。等到腊八节当天用来食用,黄豆经过微生物的发酵,风味独特,用来佐料炒菜、炖菜都鲜美无比且容易吸收。
腊八节饮食禁忌
消化不良者
对消化不良者来说,腊八粥可以考虑少放黄豆、黑豆等,因为它们消化起来的确有点辛苦。可以放点暖身的糯米,多加点养胃的糙米。淀粉豆子和养生食材在烹调之前要充分浸泡,煮后就会更加柔软,容易消化。
高血压者
冬天血压容易高,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小米里可以放点芹菜叶子、小西红柿、山楂同煮,有利于巩固血压。
肺气虚者
老慢支患者或者平常比较容易咳嗽的人,可以在小米里加点陈皮、百合、杏仁、生黄芪同煮,用于宣肺利气,有利于咳嗽的缓解。
糖尿病患者
不要加入糯米和白米,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麦、大麦来增加黏稠感,同时要放一半以上的豆子,以便帮助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减肥者
减肥者的腊八粥重在咀嚼口感和饱腹感,也要少加糯米和白米这种太容易消化的配料,不加糖。要多加皮比较厚的淀粉豆类,比如各种芸豆、红小豆等,让粥的质地软而不烂。
儿童
孩子们的腊八粥,不妨加些切碎的坚果仁和水果干,增加香甜的气息,帮助他们高高兴兴地把这种健康食品吃下去。
“腊八”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所以就有“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一说法。在这暖意浓浓的节日里,祝愿大家吃得健康,过得开心!